第23版:文化商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2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枣冢庙:一庙一迷津(中)
■策划\张浩哲 ■文\图 晚报记者 班琳丽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枣冢庙

  【阅读提示】

  一位热爱文化的读者朋友电话记者,商丘到了出现又一座文化高峰的时期了。

  文史界谈中国文化高峰,有“三座说”,也有“两座说”。前者指先秦诸子百家、唐宋盛世文化、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者仅指先秦和民国两个时期,一是传统文化的奠基,一是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历史上,商丘出现两次文化高峰,一次是诸子百家时期的圣人文化,这是开中华思想文明的先河和集大成;后者是在两宋时期的书院文化。此后,商丘文化再没有大的起落。

  商丘的文明史一直清晰地叠加在中华文化史的进程中,很多文明符号不仅谱写了商丘文化的底本,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和方向。如火文化火的文明,商文化商业的文明,圣人文化中华思想的文明,汉文化华夏礼仪的文明,根文化根亲的文明等。

  这是商丘文化较别处文化更彰显“大气”和“辉煌”的所在。

  因为传扬道教的缘故,枣冢庙是商丘文化长廊中一处很难得的印痕和展示。

  商丘是庄子故里,庄子是老庄文化的集大成者。老庄文化即是道教文化的蓝本,可以说商丘是中华道教文化的策源和光大之地。

  因此在文化复兴时代,在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枣冢庙同样有着责无旁贷的担当。

  5月26日,记者辗转走进枣冢庙,如同当初走进芒砀山、伊尹祠、清凉寺等,在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建筑群落中,某种穿越千年依旧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同5月到处弥漫的麦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边走边听宋妙见道长侃侃而谈,记者感觉商丘道教文化的明天,曙光已经破晓。

  道教文化的人本思想

  

  我们是从“背后”走近枣冢庙的。远远望去,静默在村庄一角的千年道观,格外醒目,青砖灰瓦的主建筑,高大、坚实的“背影”,特别给人一种鹤立尘世的厚重感。

  经梁园区王楼乡文物管理员王齐世的事先沟通,转角便看到年轻帅气的宋妙见道长已等在山门前。

  当天庙里的香客来往如织,多是周边十里八乡的信徒,也有远道而来的一帮骑友。听宋道长说,枣冢庙的香客,每天都有,多时像逢小集。信徒们信奉的就是东岳大帝,他们虔诚地焚香叩拜,目的只在祈福纳祥。作为一处道教圣地,何为道教、道法、道教文化?这些就鲜有人知了。

  任重道远,这恰恰是宋妙见道长难以推卸的大担当了。

  宋道长一身干净、利落的乾道打扮,下巴上几缕稀疏的胡须,让他青春、阳光的气质中,多了些庄重和沉稳。他来枣冢庙时间不长,说起商丘文化来,头头是道,倒不像个“外人”。

  对道教文化,宋道长有着极为深刻而又通俗的见地。他说,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但真正的道法,没有不以人本思想为终极关怀的。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中,道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其中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世俗,成为劳动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道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不是由外国传入的,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信仰。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奉老子为教祖和最高天神。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教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公元14世纪时传入了欧洲,对欧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在东汉晚期逐渐形成,长久作用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及社会、政治、经济及生活的广泛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主张人要学习、培养处世的智慧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应有积极的作为,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也就是万物循环、太极长转的道理。老子说:“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论和谐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易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老子的这些观点,对当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绝对的指导作用,很值得我们借鉴。

  道教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就是因为它的主张符合人们热爱和平、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用道教的教理、教义来平和人们心态,指导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怎样融合于社会,不争权夺利,自强不息的建设美好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思想对稳定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记者向宋妙见道长提及商丘还是孔子的祖籍地,孔子多次还乡,除祭祖外还学习殷礼。宋道长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系统中,在一种极高境界上看,儒道本是一家。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寻“道”庄子

  

  说起庄子,宋妙见道长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能来到庄子故里,弘扬道法和道教文化,这是他一生的道缘和荣幸。

  大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庄子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就这样,通过术业与宗教的双重手段,庄子与道教有了更为紧密的结合。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无为”的世界观。《齐物论》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未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就是说,世界有它的没有开始,有没有开始的开始,世界的源头是找不到、分不出来的,假如用“有”“无”来辩论,也是“没有有和无”,以至连“没有有和无”也没有。因此,世界宇宙的本源是无名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超越了认识范围,就是不可言说的神秘的精神性的本体了。

  老子学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没落阶级急剧变化的意识,庄子学派又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道教的教义。道教中不少名称术语,如“太初”“太清”“太素”“太始”“一气化三清”“三一混合”等都直接取自《庄子》一书。

  魏晋南北朝之际,士大夫趋尚玄学,归趣庄老,认为老子导庄学之源,庄子扬老学之波,推崇《庄子》《老子》《周易》为三玄,庄子的学术思想才开始在学术界产生深刻的影响。至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疏《庄子注》,称:“《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畅无为之恬淡,明独化之睿冥。钳揵九流,括囊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徵言者。”发挥《庄子》恬淡、独化、无为、重玄的思想,使之与宗教超脱精神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倾向,在唐中叶时期,颇具影响。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置崇玄学,令生徒诵习《老子》《庄子》。

  

  一庙一使命

  

  宋妙见道长说,枣冢庙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劫运的毁坏,至今仍保存一定的规模,这是这一座千年道观的幸事,也是商丘道教文化的幸事。

  2005年初春,为落实宗教政策,更好地正规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发展旅游,催动经济发展,在商丘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枣冢庙被批准为合法道教活动场所,由专职宗教人员管理并开展道教活动,并恢复昔日的古庙会。其法会期是:正月初八至十五,三月二十三至月底,六月初一至初五,十月初一至初五,腊月二十一至二十六,每月初一、十五亦是会期。

  2005年9月,枣冢庙被申报为商丘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当地群众成立了枣冢庙保护基金会,基金会募集资金10多万元,用于枣冢庙的保护和修缮。

  今天的枣冢庙,与昔时相比,仅存完整庙宇的1/3。现采取政府和民间保护相结合,经当地善信们捐资修缮,枣冢庙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天齐宫重建工作正在筹备之中,规划重建总占地面积2.7万多平方米,需要资金3000万元左右。

  前年记者听说,近两年韩国高考中也常考《庄子》了。很多中国学者开始揣度,继韩国端午节成功申遗后,这传递出的又会是怎样的一种信息呢?

  传承与创新是当前文化继承的主流趋势。对于庄子,无论是从思想、文学,还是从道教的角度看,传承什么,如何创新,作为庄子故里人,我们要有所思考,更要有所行动。

  这一使命,枣冢庙担得起来吗?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做评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