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4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正能量更持久深远地传递
——聚焦“河南好人”现象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李学生为抢救两个孩子,自己被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
  文中提到的跳河救人的何铁领
  “贩菜哥”王超华捡到6250元钱   在街头冻了6个半小时等失主
  “送药哥”姜德强300里加急   赴徐州为陌生病人送药

  昆山“8·2”爆炸事故所带来的伤痛可能要很久才能平复,所幸,以河南人邹令冬为代表的工人们用板车架起的生命之桥,令人们在灾难中感受到一抹善意和暖色。近年来,河南的好人群体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

  “好人”在社会需要的每个时刻

  在危急时刻和事故现场,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河南人的身影。2007年6月15日凌晨,广东省九江大桥垮塌,来自河南太康的王文田等3人发现后,冒着桥继续坍塌的危险,站在桥面拦截过往车辆。短短几分钟内,有8辆车在他们的努力下将死神关在了门外。

  社会熟知的,还有3次入水救人的魏青刚。2005年8月,台风“麦莎”肆虐青岛,1名女青年被卷入大海。从河南信阳来此打工的魏青刚,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把落水者救上岸,然后悄然离去消失在人群中。

  不单单是惊心动魄的见义勇为,更多时候,善与美渗透于平常的生活中。在郑州,全城助人的故事一次次上演。2012年夏天,“西瓜哥”常赞为了筹钱救重症在身的妻子,走街串巷卖西瓜。消息传出后,大批市民绕远路去关照他的生意,全城买瓜蔚然成风。

  人们记忆犹新的,还有“全城吃面”。2013年年初,因为患癌面馆老板一句“来我店里吃碗面”的呼唤,素不相识的人们纷至沓来,周边城市甚至组团前往吃面,为他的医疗费献出一己之力。现在,老板历经几次手术,仍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着。

  还有一种善良是对个人品质和社会准则的坚守。全国知名的郑州“诚信鸡蛋哥”任庆河,因为自己的粮油店拆迁,已卖出的6000多斤鸡蛋票尚未兑换,于是他拉着满车鸡蛋,天天在老店外等候顾客。

  赡养700多位孤寡老人的黄久生、累倒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士兵武文斌、从车轮下救出3岁女童的“最美奶奶”彭秀英……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模范评选中,迄今为止,河南籍共13人,数量居全国各省市首位。而民间发起的“天天正能量”评选活动,至7月底累计奖励好人好事800件,其中河南46件,同样位居第一。

  河南庞大的好人群体正愈来愈引起世人瞩目。

  “好人”生成的基因和土壤

  为什么有如此多好人不断涌现,带给社会温暖和感动,而且绝大多数是最草根的普通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首先把它归于传统、淳朴的民风。他说:“河南深居内陆,过去发展相对落后,民风淳朴,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

  “从小我就养成一个习惯,碰到别人家有事不去帮忙,心里就过意不去。何况还是一条人命!”在温州打工期间跳河救人的河南小伙儿何铁领说。收废品的王文田也说:“如果眼睁睁地看着车在我们眼皮底下出事,我将内疚一辈子。”

  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核心发祥地,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来英雄人物辈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精忠报国的岳飞、忠义不屈的史可法……尽管人们对地域性格莫衷一是,但大批正能量事件多少可以寻到“忠信礼义”等传统文化的影子,古道热肠更是河南人的本性。

  而更多好人本身就是善意的受益者、正能量的传递者。出资建敬老院、赡养700余位老人的黄久生,幼年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在外讨生活,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后来回馈社会,成为他盼望已久、自然而然的举动。

  “好人有好报,做好事不吃亏。”这样的社会导向也使好人的火种燎原。众人有目共睹,每当有正能量人物和事件出现,河南当地媒体就不遗余力广为报道传扬,营造好人受尊重、有尊严的氛围。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好媳妇”评选,往往敲锣打鼓给当选者的娘家送喜报,这种荣誉感有着更为立竿见影的带动效果。

  近年来,河南提出建设“文明河南”,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不仅设立从村镇到省各级先进模范人物的评选,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同时非常注重对好人的弘扬和帮扶,营造祟尚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河南各地探索建立好人回访和扶助长效机制,对生活困难的好人提供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在就业、生活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曾受委托给“最美奶奶”彭秀英送慰问金,“其实人已经不在了,但村里人能看到,社会没有忘记她”。

  文明风尚不能止于“好人”

  层出不穷的好人群体抚慰了人们的心灵,而不能回避的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滑坡、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等批评的声音也前所未有地激烈。一点小事酿成冲突、老人倒地不扶、谣言欺诈横行,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呼唤更多真善美。

  “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无论是见义勇为、救他人于危难的王文田们,还是用吃1碗面、买1个西瓜的形式施以援手的普通市民,他们无一例外没有想过什么回报,但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希望点滴行动汇成善意的汪洋大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张明锁认为,抓好经济建设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他近期在河南农村调研发现,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对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地方,相应民风就好。过去由于生活资料所限带来的不孝敬老人、对社会有破坏和攻击性等现象基本消失。“物质充足就有条件遵守和传承传统道德文化观念,相反社会戾气就重。”

  同时,党风政风是民风的一面镜子。“各项政策能否落实好,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直接影响当地的社会风气。”张明锁说,关注和保障民生做好了,老百姓心里没有怨气,对社会充满善意,好人好事就容易成为风气。“如果群众怨声载道,社会风气不好,首先应该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

  作家二月河认为,大量涌现的先进人物,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弘扬时代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促进全社会道德能量增长,彻底扭转社会风气,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商丘好人”

  现象解读

  在浙江温州,商丘李学生火车道上舍身救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商丘“贩菜哥”王超华拾金不昧,寒风中等待失主,石家庄市市长作出批示,向他致敬;在江苏省徐州市,因为一条陌生人的求药短信而四处寻药、送药的商丘人姜德强,被网友称为“最美送药哥”。

  近年来,河南商丘共3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一个个“商丘好人”,用纯朴的心灵,感染着身边的你我;用闪光的言行,温暖着这个社会;用实际行动树立了见义勇为的榜样,也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爱与善的种子。

  商丘是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祖籍地。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以及“百善孝为先”“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髓,千百年来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自觉。正是在这种厚重文化传承的熏陶下,“商丘好人”层出不穷,并诠释着商丘深厚的人文内涵。

  “‘商丘好人’现象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正能量,我们有责任在全社会宣扬这种向上向善的道德能量。”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说。

  传统文化中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寄托着扬善惩恶的美好愿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必须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与长效机制。一直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都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为“商丘好人”不断涌现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每次出现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市里主要领导都立即作出批示,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大力弘扬,以凝聚全社会向善的力量,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在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瑞琴看来,这样的大力弘扬就是道德张扬,这样的道德张扬就是道德保护。

  为使“商丘好人”生发沃土越来越深厚,群体规模越来越宏大,导向影响越来越久远,去年6月,商丘市委宣传部还制定“商丘好人”推选、宣传、扶助长效机制,建立了动态的“商丘好人”库。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和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长效机制。

  目前,由商丘市委宣传部主办、商广网承办的“商丘好人网”已正式开通。商丘市还将建立“商丘好人”救助协会,倡导爱心企业和公民加入救助协会,对需要帮扶的好人及时提供爱心救助。

  商丘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当今社会,我们最渴求的是道德、是善、是越来越多的好人。‘商丘好人’现象展示出的这种社会美德,是治愈当下社会道德缺乏和滑坡的一剂良药,是清新剂,也是清醒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乔法容说。

  河南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卫绍生认为:“商丘好人”是对中原人文精神的丰富实践,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们所体现的是中原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如此集中、大规模在商丘出现这么多好人,却是值得总结的现象,体现了对美德的传承,实际已经成为商丘的城市品牌。 据人民网

  近年来,商丘有 5 人获得全国、 全省道德模范或提名奖,5 人入选 “河南好人榜”,75 人获商丘市道德模范,12 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600 多人入选“商丘好人”信息库。 2014年 1 月 8 日,河南省第一次发布“河南好人榜”,其中商丘的张晓华、张绿峰进入见义勇为榜单,赵松武、席月丽进入诚实守信榜单,祝英杰进入助人为乐榜单。 “商丘好人”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强化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共识,夯实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信心,掀起了“善”和“向善”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

  本报率先做出报道的部分“商丘好人”(资料图片)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