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度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5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立项”,志愿服务“跟我来”
借助新兴传播媒介,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睢阳区利用小微信做出大公益
□文/晚报首席记者 邵群峰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核心提示

  2月28日,周六,睢阳区路河乡敬老院里欢声笑语,热闹异常,30多名老人换上新衣,梳妆打扮,像过节一样——睢阳区“跟我来”志愿服务摄影家分队当天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拍摄人像,当场拍照、当场打印、当场制作、当场发送给老人。抚摸着清晰、鲜亮的照片,老人们一个个笑逐颜开。

  吴士伟是睢阳区老干部局一名干部,是一名摄影家,也是“跟我来”志愿服务摄影家分队队长。按照他的设想,在今年“五一”之前,要将全区19个乡(镇)、办事处的敬老院全部跑一遍,为每个老人拍摄一张人像。

  摄影家分队仅是睢阳区“跟我来”志愿服务48个分队、200多个小队的一个,这样的公益活动也仅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跟我来”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2014年3月,睢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创建了“跟我来”志愿服务微信群,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志愿服务品牌。短短一年时间,该群就已注册志愿者2000多人,粉丝关注量3.7万多人,组织开展大小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睢阳区“跟我来”志愿服务群的创新做法,开创了志愿服务“微时代”,完成了从线下走向线上、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质的飞跃,点亮了崭新的志愿品牌,吸引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点赞。

  小微信,大公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睢阳大地,如今处处传播着轻轻的一句“跟我来”,随着爱心的不断传递和汇聚,人心被温暖,社会变和谐,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党员干部的“微引领”

  2014年2月底,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并于3月初召开电视电话会。

  会后,睢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卫东将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蒋友亮叫到了办公室,商议如何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

  “当时微信正火,我们就决定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开展活动。”蒋友亮说,微信平台的名字让他们绞尽脑汁,既要上口,又要有鲜明的特点,叫啥呢?最后,参照前些年央视的一档《“跟我学”英语教学》栏目,张卫东部长拍板就叫“跟我来”。说是“跟我来”,其实就是“跟我学”,通过志愿者的模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对于“跟我来”的内涵,张卫东的解释颇具见地:从广义上讲,就是跟党来;从狭义上讲,就是每个具体的志愿者都能喊响跟“我”来。从而通过上下联动、全面互动,达到志愿服务全社会覆盖的效果。

  志愿服务活动,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接地气、务民生的理想平台,是反“四风”、转作风的重要实践。因此,睢阳区“跟我来”志愿服务群自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的办群特色,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跟我来”志愿服务群的第一批志愿者主要是文明单位的一些党员干部,启动仪式设在金世纪广场,活动内容仅仅是捡拾垃圾。

  飘扬的队旗,艳红的队帽,志愿者队伍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各种议论也随即而来,“这又是作秀的,肯定坚持不了几天”“搞这种活动都是应景,活动结束就毕了”。

  “我们倡导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坚持不懈,不管别人怎么说。”蒋友亮说,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响应号召,大力支持志愿服务工作,率先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周六的志愿服务都有区领导参与,置身于志愿者的第一方阵。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两三个月之后,很多市民不仅改变了最初的偏见,甚至纷纷主动要求加入。而在此后的每次活动中,都有人现场加入志愿者队伍。

  热情高涨的“微扩散”

  与其他志愿服务队伍不同的是,“跟我来”志愿服务队通过网络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号“睢阳文明城”(syqwmc),每次活动开始前,都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服务项目,注册志愿者看到后,跟帖报名,自愿参与。同时,群内的每一名志愿者都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项目,主动发起“跟我来”志愿服务。由于这种形式方便灵活,每个人都成了志愿服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从而调动了每一名个体微友的参与热情。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跟我来”志愿服务群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全区范围内一花引来百花开,队伍不段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成立了党员分队、青年分队、巾帼分队、企业家分队、法律分队、医疗分队、社区分队、高校联盟分队、乡镇分队、群众社团分队等48个分队、200多个小队,注册志愿者已达2000人,微信群关注人数3.7万人,阅读量超过20万人次。

  “跟我来”志愿服务群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五一节,为劳动点赞”、“我与清洁工人换角色”、“文明城市我当家”、“我为古城添光彩”、“陪您一起变老”和义诊、义演、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130多次活动。摄影家分队的摄影家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为敬老院老人志愿拍摄人像、为百岁老人志愿拍摄全家福;书法家分队义务为农村学校辅导书法30多次,并开展了送中堂、义写春联等活动;企业分队为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20多万元;舞蹈家分队组织各个广场舞小队义务为社区表演,并制定了《文明广场舞自律公约》……

  “以前想参加志愿活动,但不知道在哪里报名,现在简单了,关注‘跟我来’,就能随时随地看到活动信息,并参与其中。”最早参加“跟我来”志愿服务群的李强已经参加了近百场志愿服务活动,他最大的感受是,参加活动的同时有主人翁的感觉。2014年,仅李强自己就号召志愿者到敬老院、农村小学等开展过1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

  对于“跟我来”志愿服务群的迅猛、良性发展,蒋友亮坦言,没想到会这么红火、成功,超出了他的预期。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活动,90%以上是各个分队、小队甚至个人组织的。

  纷纷点赞的“微效应”

  蒋友亮说,以前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线下”,还得用电话一个个通知,现在用微信公众号发一条活动通知,大家都能看到,并可立即报名参加。每次活动后,大家还能在微信上看到彼此的活动掠影,更能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从线下到线上,一个微小的变化,却折射出党委、政府服务职能的大变化。蒋友亮说,志愿服务没有大小之分,哪怕是给困难中的陌生人一个微笑都是一个善事,“跟我来”志愿服务群就是为了让志愿服务先成为一种时尚,然后通过长期的活动开展,由时尚发展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由习惯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跟我来”志愿服务小红帽已经成为活跃在睢阳区大街小巷一道别样的风景,并辐射延伸到农村,包公庙乡甚至在农村集市建成“跟我来”志愿服务一条街。

  为促进“跟我来”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睢阳区下发了《睢阳区道德模范、星级志愿者评选表彰办法》,定期评选星级志愿者,并在每年的三级干部大会上,对当年认定的5星级志愿者给予精神、物质双重奖励。同时,制定出台《睢阳区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星级志愿者和享受社会礼遇的实施办法》,通过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和星级志愿者,形成学习、崇尚、关爱、争当道德模范和星级志愿者的良好风尚。

  睢阳区“跟我来”志愿服务群借助现代通信平台组织志愿服务的创新做法,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主流媒体均实地采访并进行了报道,人民网等全国8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

  张卫东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志愿服务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它不但为群众带来了切实的服务,而且通过活动提高了志愿者的素质,使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扩散和发扬,这是最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