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故道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6年4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庙乡:花开今朝,醉美故道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全媒体报道组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田庙乡境内的生态养殖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晶晶 摄
  游客在田庙万果园内游玩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魏文慧 摄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全媒体采访活动示意图

  阅读提示 “黄河故道桃花源/菁英缤纷觅春恋/春风春雨春光好/春情春愫春诗甜。”“河南虞城田庙/坐落黄河故道/生态美丽怡人/风景这边独好。”

  这两首小诗,出自虞城县田庙乡乡长林文献之手,内容短小,形象地体现了田庙之美。

  田庙乡位于虞城县最北部,属黄淮冲积平原,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黄岗镇相望,素有虞城“北大门”之称。黄河在此流经700多年而改道,留下了黄河大堤。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一改曾经风沙肆虐的面貌,打造出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是虞城县唯一一个挂牌的省级生态乡镇。

  黄河滩上的古镇

  田庙乡东西最大横距1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0千米,有人口3.2万。全乡耕地面积5万亩,森林覆盖率70%以上。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田园风光秀美。除巍峨葱茏的黄河大堤外,还有一个有着4000多人的千年古村寨——寓贤集。

  相传几千年前,黄河故道边上的寓贤集叫杨家寨,后来卖给了范姓人家,改名叫范小庄。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人们经常发现一种奇特现象,每逢大雾初散,东方的天空中便出现一座大石门,烟雾缭绕,石门内人来人往。人们以为是神仙来了,赶紧烧香朝拜,人们把庄名改为石门村,以求神灵保佑。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路周游列国,至此天色已黑,借宿于石门村内。子路所到之地,必与有识之士交流学术经验。当时石门村人也有不少有识之人,子路一席话受益匪浅,当子路天明欲行时,便挥笔一书将石门村改为寓贤集,取“寓居贤人”之意。

  这里民风淳朴,文风浓厚,曾留下了“编笆接枣,锯树留邻”和“空壶留友,剪发待宾”的佳话。

  在田庙乡的黄河故堤南边,有一口倾斜的井叫“扳倒井”。据传,东汉刘秀登基前,被王莽追赶逃到这里。刘秀被追得人饥马渴,突见一井,但井很深。刘秀叹道,这井要是能歪倒该多好啊?谁知话音刚落,这口井真歪倒了。刘秀和他的马儿这才喝上了水,并逃过了王莽的追杀。“扳倒井”也保存到今天。

  “腾湾的炮楼——一个劲。”这是流传在田庙一带的歇后语。据史料记载,解放战争期间,滕湾村为还击土匪恶霸的侵袭,保卫家乡,村民自造枪炮(土炮),劲头十足,抵抗侵袭时枪声“一个劲”打响,每次敌人都会知难而退,以后人们便以此喻为办事坚决,一心一意。

  田庙乡耕地面积5万亩,果树面积2.2万亩,速生杨等生态林木面积2.5万余亩。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优质梨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乡、河南省科普示范乡、河南省生态乡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市高标准平原绿化精品乡、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

  故堤之上的葛花

  田庙乡大部分为黄河故道高滩地,堤北高于堤南10米左右,平均海拔55.5米,土质北部多沙,南部多淤,间有盐碱。

  田庙乡高庄村1公里多长的黄河故堤旁,种植着500余亩的葛花。此时正值葛花的盛开时节,站在故堤之上远望,堤上成排成行的杨树,堤下成方成片的麦田,还有那花枝招展的葛花;故堤之下,小河流水,故道人家,还有朝天歌唱的群鹅,真可谓一幅原生态的画卷。

  高庄村的高雨耀老人已经82岁,在故道边生活了大半辈子。30年前,与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一家开始在故堤上种植葛根。而今,高雨耀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家里的葛根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增加,现在有10余亩地。

  生活在故道边上的高庄村人热情好客,逢春季游人参观,他们会主动摘上些葛花送给游客。而今,处于高庄村黄河故堤的葛花,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成为黄河故道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江北最大的杂果生产基地

  在田庙乡万亩果园,杏花、梨花、桃花等纷纷开放,吸引了大量游人纷至沓来。

  田庙乡是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是江北最大的杂果生产基地,2004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商丘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林果生态园位于该乡西部,总面积20多平方千米。目前已建成刘杨庄、后刘、关庄、崔庄、寓贤、石庄、杨余、金郭、滕湾等9个林果专业村,各类果树面积2.2万多亩,主要有梨、苹果、桃、杏、李子、柿子、枣、石榴、葡萄、樱桃等十大类80余个品种,涵盖了北方平原地区所有的水果品种,年产各类鲜果5万余吨。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杏花、桃花、梨花等竞相开放,花团锦簇,吸引周边数十万游人呼朋唤友前来赏花游玩。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百果飘香,把众多城里人召唤到果园,融入大自然,享受亲自采摘鲜果的乐趣。

  从盐碱地到生态景区

  采访中间,正值2016“湿地花海”旅游节群众文艺演出,这个节会,吸引了1000多家商家前来。在节会上,刘杨庄村还评出了10位好婆婆、10位好媳妇和一位致富能手。

  该村党支部书记牛玉平说:“这里原来都是盐碱地,风沙大,种啥都种不成。我们村种果树,一是防风固沙,二是经济效益。以前是自种自卖,现在通过活动带动,果林发展起来了,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田庙乡有2.2万亩杂果园、2.5万亩生态林、0.2万亩河南科迪现代牧场和0.5万亩石庄水库构成的果、林、牧、水“四点一线”生态文化景区。2015年,万亩果园内的刘杨庄村、后刘村均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香玫园农庄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新规划的“明清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西至田庙乡边界,北至豫鲁两省交界处,南面、东面至黄河故道古大堤,规划占地3.6万亩。景区内以东西方向政府大道为主干线,内设“滨河大道”“梨都大道”“科迪景苑路”“百花园路”等大小旅游线路8条。果园景区的南部和东部为古大堤保护区和观赏区,东南部为占地3000亩的玫瑰园,东部为占地3000亩的薰衣草园,东北部为5000亩水面的水上乐园,北部和西北部为5000亩的黄河故道湿地。

  (执笔: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亚威)

  策划:郭文剑 统筹:宋圣英 张浩哲 孙克东

  执行:丁 敏 闻 力 秋 影 袁郑剑 吴 涛 郭跃旗 靳文庆

  李瑾瑜 傅 青 魏文慧 刘建谠美编:苏新诗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