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东和环保杯”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10/2016-04/26/03/20160426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6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水湖畔,传奇乡镇的前世今生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空中俯瞰林七水库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魏文慧 摄
  葵丘会盟台遗址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魏文慧 摄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全媒体采访活动示意图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聚焦全媒体报道组

  阅读提示 踏入位于黄河故道秋水湖河畔的民权县林七乡,仿佛来到了一片久违的净土。湖面辽阔,水质清澈透明。夕阳西下,水面金光闪闪,非常迷人。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不可,北依秋水湖、东临龙泽湖、与林七乡隔河相望的孙六镇则充满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传奇味道。这里的一个村甚或一个坑塘、一片土堆的故事,都足以叫你听上大半天。

  黄河母亲为这里留下了大量财富,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厚重感,惊艳了我们的双眼。

  北依故道,因黄河得名的乡镇

  孙六、林七,均因黄河得名。

  孙六又名孙六口,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第六渡口,有孙姓首领结义行六在此摆渡,故名孙六口。历史上,黄河先后几次在此决口,黄河水飞流直下,形成此处为典型的扇形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

  林七又名林七口,相传清朝乾隆后期,此处为黄河渡口,林氏在此摆渡为生,因其排行第七,故名林七口。

  对孙六镇的探访,是绕不开龙门寨村的。龙门寨村位于黄河故道南岸,全村现有人口1450人,耕地面积1555亩。这里有龙门古塘,位于黄河故堤外侧,系清乾隆五十一年此处黄河决口冲蚀而成。今大堤环绕,侧面有缺口与古宋河相连,现存水面200多亩,最大水深35米,最大蓄水量418.8万立方米。当地每年撒放鱼苗50万尾、螃蟹10万余只、莲菜15万公斤。每年7月中旬,绿树环绕,百草郁葱,荷花清香,满溢乡村,受到垂钓爱好者的青睐。2013年,中国垂钓协会也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古塘的水从未干过。去年夏天,一村民乘船在此钓鱼,钓上了一条30多斤的大鲤鱼。古塘周围大大小小的湿地,让村民们多了一笔收入,利用湿地种莲藕,每年产藕近千吨。

  在孙六镇河里王村,“清官第一”的王贯三之墓也为该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而今,孙六镇以飘逸的古韵展示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就如林七乡秋水湖畔的葵丘会盟台,沉寂千百年后又重现光芒,令当地人引以为豪。

  林七乡位于民权县城东北部,辖23个行政村,3.7万人,4.2万亩耕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邀集诸侯会盟就在这里。现今寺庙占地20多亩,是一座古朴端庄的四合院,依河而建,风景秀美。置身其中,聆听齐桓公邀请诸侯会盟的故事,我们仿佛也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的春秋战国。

  现在,67岁的宋心同守护着这方圣地,自1993年修庙后,他的父亲就在此落脚,后来,他父亲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履行使命。

  在人们的传说中,葵丘会盟台在春秋战国前是一座无名的小庙,周围是一片片沙丘。隋唐时期,人们为了纪念会盟而兴建葵丘寺,历史上又叫无顷寺、无圣寺、无桐寺。

  据《左传》《史记》等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水利上各自为政,大水袭来时,就把水排到邻国,干旱时又把水全部拦蓄起来,不让邻国用水,各国之间矛盾不断。齐桓公于公元前651年曾两次在葵丘与鲁、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经协商规定,不可堵塞水源,不能阻碍各地粮食流通,不可改换嫡子,不可随便杀死大夫;要尊贤育才;不能世袭官职;同盟国都要团结,有仇怨的要言归于好等。

  葵丘会盟不同于通常的战争之盟,其主旨在于和平修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所以,这在历史上是比较著名的大事件,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联合国”。

  不知从何时起,会盟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据《民权县志》记载,1950年,那里曾有一座破败的小庙,遗留下来的碑文记载着齐桓公与各国结盟的事,除此没有更多的内容。日本有位历史学家叫井上靖,对中国的历史很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齐桓公与各国结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在这里,细细寻访。1984年,他捐资60多万元重建寺庙。

  借力水库,打造特色生态农业

  带着几许敬畏,我们继续着探访。车辆行驶在孙六镇黄河故道滩区的坦途上,一处处景色映入眼帘。利用故道滩区优势,焦老家村60岁的孙祥芝在这里打造起观光休闲垂钓园,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建起了许多鱼塘。

  与垂钓园遥相呼应的是一片300多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有葡萄、桃子、樱桃和核桃等果树,现已挂果。在附近,还有杨树林。不过,伏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克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被果树所取代,这里的土壤更适合果树的生长。

  下一步,孙六镇将积极打造“一廊”生态建设的孙六特色。在途经该镇14公里的黄河“一廊”两侧,规划建设渔业养殖生态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故道遗址湿地生态园,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相比于孙六镇,林七乡的特色种植和农业观光业发展也是朝气蓬勃的。随行的林七乡乡长刘春涛说,该处的土地非常肥沃,小麦和玉米亩产高达1500斤。当然,这与赫赫有名的秋水湖是分不开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阳光照在辽阔的水面上,金光闪闪。那嬉戏的孩子、那正拍婚纱照的情侣、那水面倒映下的苗木,水天一色,非常迷人。

  秋水湖总净水面面积为40000亩,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920米,库容常年平均50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6米。水自西向东流,经梁园、虞城,安徽砀山,江苏省铜山,分流后,一支流入山东省微山湖,另一支流经徐州后入洪泽湖。

  在秋水湖东侧,“省级河蟹苗种基地”的牌子格外惹眼,因境内盛产的秋水湖大闸蟹,民权县被农业部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河蟹之乡”。

  “水利兴,农业丰。”走在林七乡田间地头,最让人惊叹的还是灌溉水利设施。我们参观几处农田,所到之处,渠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如网般织在广阔的田野中。

  刘春涛说,依托黄河故道,该乡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8天时间可灌溉全乡所有土地,小麦产量大幅增加。被冠以“东北粮仓”的美誉,自然有着黄河故道的光环。

  林七乡原来条件特殊,所用的水含碱量高、下游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造成浇地不能及时用水,导致“上游淹死,下游旱死”。这种情况下,唯一出路就是靠发展引黄灌溉。他们对各沟渠进行疏通,修建硬化渠道。完善的水利设施,除了灌溉全乡的4万多亩田地外,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几个乡镇约4000亩田地,真正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

  (执笔: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亚威)

  策划:郭文剑

  统筹:宋圣英 张浩哲 孙克东

  执行:闻 力 秋 影 李艾凌 袁正建 吴 涛 靳文庆

  李瑾瑜 傅 青 魏文慧 闫鹏亮美编:苏新诗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