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6年9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如何避免保健品陷阱
晚报记者 宋云层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人物名片:

  张众,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第二届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中国中医药学会河南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商丘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长期从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张众主任说,近些年来,保健品(含保健食品和器械)市场乱象丛生,甚至已经成为“害人品”,他在临床工作中曾见过高血压患者拒绝正规降压治疗而盖3000元一床的降压被子,最后因高血压脑病而入院;有糖尿病患者每月服用6000余元的所谓降糖保健品,最后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入院;更有甚者,一对退休老人,痴迷于各种保健品,这几年先后花费了40余万元,三个女儿不愿意和其来往。

  什么是保健食品呢,张众说保健食品的定义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器械类似)”。作为一种调节人体机能的食品,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老年人对此趋之若鹜呢?

  张众分析,究其原因,就在于保健品销售者玩的花招:

  第一,对产品精心包装,夸大疗效,甚至吹嘘成灵丹妙药。

  例如××蜂胶产品,宣传得百病皆治,实际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而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诸如此类的保健品不胜枚举。

  第二,采取多种技巧忽悠老年人掏腰包。经常采用的方式如: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花钱买健康!没有健康要钱有何用”;采取免费赠送、试吃、试用等小恩小惠方式;打亲情牌,频频打电话、上门,满口“大爷大妈”叫着,甚至帮助做家务;免费体检,查出一大堆毛病吓唬人等等。诸多方法的最终目的还是让你乖乖掏钱。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呢?首先,老年人重视健康,舍得在健康方面投资,但由于医学知识匮乏,部分老年人患病以后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另外,由于人生经历不同,老年人对目前的社会状况了解不深、认识不够,防骗意识不强;老年人耳朵根子软,几句话就被忽悠晕了。固执,不听劝,也是老年人上当的原因之一。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防骗,张众给了广大老年人一些建议。

  首先要有防骗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不要贪占小便宜。老年人要学习一些基本医学常识,要尊重科学。

  有些保健品从包装上看非常像药品,而推销者往往也有意无意地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推销。但大家一定要记住:“像药的东西未必是药!”正规的药品都是有批准文号的,国家药监局网站查不到批准文号的都不是药品。

  老年人如果要买保健品最好征求征求子女的意见,要让子女出出主意,千万不要脑子一热花一大笔血汗钱买来一堆废物。

  保健品注定不会给你带来惊喜,但为什么一部分人用了保健品以后感觉效果不错呢?

  其实保健品对部分容易受暗示的老年人可以起到安慰剂作用,从而出现一种虚假的“疗效”,另外,一些保健品违法添加药品,让患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自身的所谓效果,而这种行为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