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色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8年9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苗疆走廊上的“文化密码”
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资料图片)

  蜿蜒于贵州黄平县旧州镇至上塘镇青杠垴的湘黔驿道黄平段筑于明代,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目前仍保存有13.5公里。周边村寨至今保留着养马的传统,牵着马匹在古道上运输物品是当地人惯有的生活方式。

  人头坡、马槽井、下马岩、皂角丫……走在青苔斑驳的古道上,每一个地名似乎都掩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贵州学界考证,1291年,元朝政府开通连接湖北、湖南的苗疆走廊,起自湖南常德,沿沅江进入贵州,横穿今天贵州十几个县后通往云南昆明,再西行走大理经腾冲至缅甸。湘黔驿道黄平段是苗疆走廊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条走廊连接30多个县市,是一条近3000里长,约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志强说。苗疆走廊开通之后,不仅曾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进出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路国际通道。

  据贵州大学所做的田野调查显示,苗疆走廊古道在现今贵州的凯里、黄平、施秉、镇远、玉屏等地仍依稀可见,明清两代的汉民族屯堡、关隘、庙宇、墓葬、会馆、桥梁等文物仍有较多留存。

  苗疆走廊出现后,沿线随之兴起一批城镇,黄平县就是其中之一。据黄平县初步摸底统计,目前,县域境内有约40公里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道,包括30多座古桥、2座驿站、2个码头,政府已展开保护工作。

  而距离施秉县城30多公里的双井镇龙塘苗寨,虽地处苗岭深处,但漫步在寨子里,随处可见徽派老建筑与苗族木质结构房屋交错坐落。数百年前沿苗疆走廊南下的汉人,通婚后在这里定居繁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苗疆走廊是一条活态的走廊。”杨志强说。沿线世代居住着汉、苗、侗、布依等20多个民族,依附于苗疆走廊的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绘画、舞蹈、音乐等非物质民间文化传统,至今仍在这一区域少数民族及其辐射区域中鲜活传承。

  施秉县苗学爱好者吴安明调查了全县100多个村寨,收集了大量关于苗疆走廊的文字、影像资料。“在施秉县,有很多苗族和汉族交融的文化,比如安葬民俗就受到汉族影响,很多苗族群众基本不会说汉话,但是唱山歌却是用汉语唱的。”吴安明说。

  200多年前,汉族民间木偶戏通过苗疆走廊传入贵州石阡县,很快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唱诵语言采用石阡方言,故事情节、词格、唱腔等受到当地傩堂戏、花灯、山歌等影响,其余如班社组织、授艺传承、服装道具等主体部分依然延续汉族木偶戏传统。

  “苗疆走廊实际上也是一条文化通道,在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中,生发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容特质和文化认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授张应华说。

  在沟谷纵横、溪河交错的西南山区中的苗疆走廊,是数百年前中原通往西南的“高速公路”,而近代以来的抗战公路等以及当下开凿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不少也是在这条走廊的古道基础之上修建,成为西南沟通东南沿海的快速通道。

  “苗疆走廊具有深厚的军事、政治底蕴和多彩的文化价值,建议尽快抢救沿线一些濒临消失的古迹,同时,通过梯次开发、旅游带动等方式推进走廊经济发展,使这条历史上的‘国家高速公路’在当下发挥更多的现实价值。”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石茂明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