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快乐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9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老年记者三年磨一剑 一本书道尽峥嵘往事
文/图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戚丹青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创作的书出版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近日,老年记者曹起云来到晚报采访中心,将自己三年的心血——一本名为《峥嵘岁月稠》的书赠送给大家。

  说起曹老师,采访中心不少记者都心存敬意,作为一名83岁的老人,他不但热心公益事业,义务教其他老年人吹葫芦丝,还笔耕不辍,将亲身经历的日寇侵略我们中国、烧杀抢掠的事实用文字记录下来,在自己78岁高龄时学会了使用电脑。

  他的多年好友、原虞城县文化局局长徐德先为此书做序,他写道:“他在战火中出生,战斗中成长,自幼便受到了血与火的洗礼。他出生不到一年,便随父母转战于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之中,因为,对那段血与火的战斗不禁耳濡目染,而且身临其境,数次遇险,死里逃生。如今年事已高,对那段不凡的岁月的情愫愈来愈深。为纪念那些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牺牲的先烈,教育后人,告诫子孙,他凭着自己的记忆、父母早年的诉说,有多次走访父亲的战友,查阅相关党史资料,历时三年有余终将该书完稿”。

  多年的心血集结成册,在书的封面上,曹起云特意要求打下了一行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书里面,他用大字这样写道:谨以此作,献给那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捍卫水东睢、杞、太革命根据地的叔叔伯伯们。曹起云说,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后代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开始于《京九晚报》

  别看现在又是写文章又是出书的,曹起云原来从事的工作和文字基本不搭边,为我市的工业发展一生辛劳的他,从未想过自己到了老年还能出本书。

  说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激动地说,那还是2014年,当时他已经78岁,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名为《鬼子垂死挣扎的大扫荡》的文章,感觉到很是满意。由于自己是《京九晚报》多年的老订户和忠实读者,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投了稿,没想到竟然顺利刊登出来,记者贾若晨还给他打了电话,了解了文中的情况都是他的自身经历后,贾若晨鼓励他继续写下去,给后人留下翔实的资料和精神财富。他的朋友、亲戚看到文章后,都给他打来电话祝贺。

  自己的作品受到大家的认可,曹起云动了要把人生经历陆续写出来的念头,往事如潮水一般涌来,他陆陆续续写出了50多篇文章,并多次发表在《京九晚报》《老人春秋》《老人天地》《文化商丘》《梁园风》等报刊上。据他统计,这些文章共有22万字之多。

  为了更方便投稿,他还学会了电脑打字和使用邮箱收发电子邮件,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击出来然后发送到编辑邮箱里的。他还会使用智能手机,微信聊天、发朋友圈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这一点也让同龄人很是羡慕。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跟得上时代发展,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精气神。

  认真求证

  这本书中,曹起云所写的大部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父亲母亲的讲述,可以说可信度很高了。但曹起云说,当时年龄还小,很多时间、地名、事件都不能记得非常清晰了,为了对读者负责,不因自己的疏漏而误导别人,他曾让儿子开车,多次到睢县、杞县、太康、聊城、菏泽等地探访,力求还原事情经过。

  每到一地,他都会在村里找到年纪最大的老人,听他们讲述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一遍遍核实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中间还发生了不少让他感动不已的事情。

  在聊城,他在公园内找到了七八个八十余岁的老人,听他们讲述聊城当年如何被攻克的,还在聊城党史办查阅了相关的详细资料,充实了文章内容。写《奉命侦察,夜袭付集》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曹起云才五六岁,具体地点记不清楚,他来到杞县付集镇实地探访,在一位五十多岁老人的引荐下,他找到一位了解情况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一证实了当年日本鬼子和汉奸的住处。

  聊城南郊的姚屯村是曹起云居住时间较长的一个村,2015年他来到这里探访时还找到了“熟人”——当年房东的儿子。当他自报家门,说自己70年前曾在这里居住,并且姓曹后,这位老人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七十年前,他们还都是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再相见已白发苍苍。再遇故人,说起以前发生的那些事,他激动不已,和记者谈论起此事时,眼里仍然泛着泪花。

  他用五年的时间重访旧地,将自己心中不确定的因素一一核实,这才放心地将这些内容收入书中。

  目的达到

  曹起云告诉记者,原本自己为这本书定的名字为《我的战乱童年》,后来和好友徐德先商量后,又准备改成《蹉跎岁月》《峥嵘岁月》等,最后二人一合计,最终拍板定为现在的书名。翻看这本书,上篇为《血溅豫东的八年抗战》,中篇为《战火中的曹氏宗亲》,下篇为《和平年代的那些事》,最为吸引人的是他小时候跟随父母辗转多地、多次逃过日军追杀的经历,他用生动的文字、朴实的文风将这些故事一一呈现,读起来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曹氏一门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壮举,曹起云的父母、大伯、堂兄、表兄等多人参全部投身革命,壮烈牺牲的亲人就有十余人,这让他既悲愤又觉得无上光荣。据曹起云介绍,他的大伯曹书贤是原河南省省长吴芝圃的同学兼好友,在吴的带领下组建了新四军抗日游击队,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父亲曹书珍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同日寇展开顽强的浴血奋战,曾经多次受伤、立功;母亲杨芳春虽然裹着小脚,但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抗击日伪的行列,刺探军情、传递情报、救护伤员、缝补军服,尽自己所能为抗战贡献力量;堂兄曹瑞云在30岁的大好年华,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抓获,割掉了舌头,又残害至死……他说,日军在家乡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自己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永远不能忘,这本书除了是献给亲人的礼物,也是献给所有抗日志士的,希望能凭自己的一支笔,真实地再现他们当年的英勇壮举,让后人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峥嵘岁月稠》正式出版后,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有的还与曹起云联系,亲自上门讨论书中的细节;睢阳区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也送来了十余本《中共商丘县历史大事记》,让他在以后写作时参考;梁园区谢集中心小学和谢集二中的校领导邀请他来到校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由于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曹起云根本不用准备演讲稿,他用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打动了现场的孩子们,大家听得入迷,整个会场除了不时爆发的掌声外,其余时间一片安静,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连老师都说,能让这些处于调皮好动年龄的孩子安静地听上一两个小时,真的非常不容易了。

  “我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也许书中还有不少疏漏和可商榷之处,但如果能帮助子孙记住那段黑暗的历史,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觉得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曹起云老先生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