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4版:英雄楷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20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人之乡 英模辈出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鲁超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王超华

  核心提示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商丘涌现出无数的好人好事。如今,“商丘好人”已成为商丘新的城市名片。

  回顾近20年来《京九晚报》的相关报道,能够看到一位位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

  在《京九晚报》20年新闻报道中,有太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仅丰富了报纸的版面,更重要的是激励、鞭策我们,要时刻铭记报纸和报人的责任,要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前行。

  ○李学生:感动全国的英雄

  光阴荏苒,转瞬20年。在这20年间,《京九晚报》报道了一大批先进人物。有些先进人物的名字,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被淡忘在读者的记忆里,但有一个名字,相信读者不会忘记,他就是在浙江温州舍己救人的英雄——李学生。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当在温州务工的商丘籍青年李学生路过金(华)温(州)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突然看见迎面一列火车呼啸而来,而在铁路上玩耍的两个孩子却浑然不知。“快躲开!”李学生边喊边飞身穿越铁路,先把一名小男孩救出。当他再次奋不顾身地去抢救小女孩时,疾驰的列车驶过,李学生被撞倒在地,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这位千千万万个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把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推到了极致。

  噩耗传到商丘后,作为家乡的报纸,本报第一时间派出两名记者飞赴浙江温州采访。2月28日上午,温州市为李学生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温州社会各界数百名群众慕名来到温州市殡仪馆,为这名为抢救儿童而牺牲的河南商丘籍青年送行。有挽联写道:学生舍己救人,中原大地自古多侠士;英雄气贯长虹,瓯江越水而今悼忠魂。

  本报两名记者到达温州后,夜以继日地投入到采访工作中,并及时发回报道。据了解,《京九晚报》是首家报道李学生英雄事迹的河南媒体。之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对英雄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2005年,河南省政府追认李学生为革命烈士,团中央追授李学生为“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还被凤凰卫视评为“风范大国民年终十大人物”。

  李学生是商丘千千万万个外出打工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为商丘农民工树立了榜样。李学生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每一个京九晚报人都不会忘记,《京九晚报》数以万计的热心读者同样不会忘记。

  ○蒋秀娟:感动苏豫两省的英雄

  蒋秀娟是永城黄口人,2005年随父母到张家港打工。2006年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记住了她的名字。

  2006年3月9日下午2时30分许,下了夜班的蒋秀娟在宿舍里睡觉。睡梦中,她迷迷糊糊地听到隔壁宿舍的房门传来异样响声。蒋秀娟起床来到隔壁宿舍,发现房门虚掩,她以为是工友下班回来了,但推门一看,一个陌生男子站在房间里。蒋秀娟意识到此人可能是窃贼,她不动声色地回到自己的宿舍,关起房门大喊“抓贼!”歹徒从墙头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隙爬进蒋秀娟的宿舍,蒋秀娟立即跑出房间,从外面将房门抵住,继续高喊“抓小偷!”身强力壮的歹徒将房门撞开,把蒋秀娟拉进隔壁房间,将她抵在墙上,拼命掐住她的脖子。蒋秀娟奋力抬脚将歹徒踢开,歹徒顺手操起一把菜刀向蒋秀娟砍去,蒋秀娟本能地抬手去挡,菜刀深深地砍进她的手腕,鲜血喷涌而出。蒋秀娟强忍着剧痛,死死地抱住歹徒。歹徒一刀又一刀地向蒋秀娟头上砍去……蒋秀娟被砍14刀。

  蒋秀娟英勇无畏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江苏、河南两省的广泛关注。2006年3月底,共青团商丘市委授予蒋秀娟“商丘市见义勇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并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向蒋秀娟学习的活动。2006年4月1日,商丘市总工会授予蒋秀娟“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7月11日,蒋秀娟被商丘市公交有限公司录用为正式员工。

  ○刘风:血洒客车的英雄

  2009年4月17日上午,外出经商的商丘睢县青年刘风、李百建等3人,从山东济宁乘长途客车回商丘。当车行至金乡县境内时,车上跳出3名歹徒,公然抢劫旅客的行李。刘风、李百建挺身制止,遭到歹徒疯狂报复。在扭打中,歹徒掏出匕首刺向两人,刘风当场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李百建身负重伤住院。

  4月19日下午,本报获悉此事后,采访中心主任、首席记者郭跃旗等马上着手采访。第二天,《京九晚报》以《客车上勇斗歹徒,好男儿血染齐鲁》为题,报道了两个商丘好男儿在山东同歹徒搏斗、被歹徒刺死刺伤的经过。随即,记者又赶赴山东追踪报道此事,刊发通讯《他们是河南人的骄傲》,并配发了一组照片,进一步报道了豫鲁两地社会各界对商丘好男儿的关切和敬仰。

  之后,记者又奔赴睢县,采访刘风的家人及朋友,再次刊发题为《英雄壮举的背后》的长篇通讯,系统剖析了商丘好男儿的成长过程及其亲属、乡邻和朋友的追忆。

  ○王超华:义举感动燕赵大地

  民权孙六吕沟村的王超华,家有70多岁的父母,一个腰椎间盘突出,一个瘫痪在床,两个哥哥都有精神疾病,每年光父母的药费和两个哥哥的生活费就需要两万多元钱,全靠王超华在石家庄卖菜供给。一天忙忙碌碌,除去吃住等费用,一个月能剩1000多元钱。

  2011年11月9日凌晨2点多,王超华像往常一场骑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菜,走到一个路口时,忽然发现机动车道上扔着一个黑包,他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的钱包中除了身份证、护照、银行卡外,还有一沓厚厚的钞票和十几张收货单据。想到丢包的人说不定会找回来,他就抱着包在街上等,直至8点半太阳升了老高,王超华也没等到失主。

  没等到失主,王超华把捡到的包交到了派出所。值班民警根据包内的身份证、护照等相关信息,联系上了失主杜先生。杜先生在派出所看到包里6250元钱分文未少时,一脸惊讶。

  11月11日,《京九晚报》刊发了《商丘菜贩王超华感动燕赵大地》的报道。王超华的事迹经过《京九晚报》及多家媒体连续报道后,被更多的人知晓,都为之感动。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