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2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关注
出自商王成汤之口的证据
——三论汤都商亳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李广瑞

  编者按:李广瑞老先生所写的《商代第一都“亳”在商丘考》、《再论汤都商亳》分别在2011年1月至2月,9月至12月的《商丘日报》文化周刊上连载。他近日读史书,又发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原载于《古文尚书》中、却至今未曾见有任何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研究商族发展史时谈论过的资料。围绕这条资料,为进一步证明成汤所始居之亳和灭夏后建都之亳均系“商亳”,而非其他的所谓亳,他又写了这篇《出自商王成汤之口的证据——三论汤都商亳》。

  近日读史书,我发现一条非常重要、但却长期以来未被发现的文献资料。可能是由于自己读书太少的缘故,至今未曾见有任何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商族发展史时谈论过这一资料。这条资料确实出自成汤本人之口,由史官记录,并且是由周朝周公旦证明了的,它原载在儒家经典之一的《古文尚书》之中。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的帝王和名臣言论的汇编,是研究三代政治历史的第一手材料,由孔子整理编辑成册。历史上尽管有今古文《尚书》之争,后来又出现了梅氏所献《尚书》,但不管怎样,它始终雄踞在经学领域的最高宝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要。由于它的这种历史地位,其可信度之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尚书》相关资料的阐释

  《尚书》涉及成汤亳都的地望有多处,主要的篇章有商书《汤诰》和周书《微子之命》等,现将涉及“亳”地望的段落开列并阐释如下:

  其一,《汤诰》。《史记·殷本记》引《尚书·汤诰》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惟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逎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按,周族始祖,帝喾之子,商始祖契之异母兄弟)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将这段语言翻译成白话文便是“现已灭了夏朝,返回到亳地,作《汤诰》:这年三月,商王成汤亲自来到亳都东郊,告诫前来朝见的诸侯们说:‘要有功于民,勤勉努力于自己的职务,不然,我会大加惩罚你们,可不要怨恨我啊!’告诉你们说:‘古代的夏禹、皋陶,常年奔波辛劳在外,他们有功于民,人民才能安居,因为他们把东面的江水(按,指长江),北面的济水(按,现已堙平废弃),西面的河水(按,指黄河),南面的淮水(按,指今淮河)等四条河流修竣疏通,所以人民才有了安定的住处。后稷降世,教导人民播种百谷。他们三人都有功于人民,因此,他们都有功业建立于后代。’”成汤这段话的用意很明显,是在他新登王位后,勉励诸侯们要勤于职守,建功立业,以承天道。文中所谈及的四条河流的方位,原本是在述说大禹的功绩,并未说到成汤亳都的地望。但是,经细心考虑起来,商王成汤却在无意之中,将亳都定了位。诰文清楚地交代,成汤是在亳都的东郊发表讲话的,他以自身所在之处为坐标,四下望去,离亳都最近处,长江在东,黄河在西,淮水在南,济水在北。这给人们一个非常清晰的示意,亳都即在四条河流之间。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成汤所讲的四条河水方位及其和亳都方位的关系,勾画出一个示意图。这是我根据《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关于夏商两代形势图勾画出来的,也参照了《中国的传统》一书中所画的《卜辞中的商朝版图》:

  从这一幅简单的示意图中,不难看出成汤灭夏后所建商王朝的都城,今天我们所处的以商丘市为中心的豫、鲁、苏、皖四省交接地带,或称鲁西南、豫东地区。为了使读者较为准确地把握河流和都邑的位置,有必要将大禹所疏通的四条河流“河、济、江、淮”的源头、流向以及相关事宜加以说明。

  河水(黄河)源出青海省巴颜喀啦山北麓,流经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总的流向为由西向东,但流经山西省为由北向南,由荥泽和今日郑州而东,自兰考县变为西南至东北流向,直至注入渤海。故古代东方各诸侯国视之,则河水在西方,故《左传·僖公四年》有“东至於海,西至於河”(《左传》原注曰:“海,指渤海和黄海。河,指黄河”)的说法,在豫、鲁、苏、晥交接处视之黄河位在西方。

  济水,从《禹贡》可知,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成为济水,流入黄河,这是河北部分。又河水溢出成为荥泽,再东出于今定陶北面,向东流到达菏泽后,又流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由此转向东北流入大海。在豫、鲁、苏、皖交接处望去,济水恰好位在北方。

  江水(长江),源于青海省南境唐古拉山之沱沱河,流经青海、甘肃、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总的流向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但自今芜湖至南京段(商代为自彭蠡泽至南巢东北)其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此段离亳邑最近。因此,江水的彼岸,历史上称为江东或江左,史书载此处称江东始于汉初,但在此之前,人们已习惯称为江东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都城(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就被称为地处江东。秦末项羽为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自称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由此可知,江水下游在亳邑之东无可置疑。

  淮水(今淮河),源出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等省,水入江,豫、鲁、苏、皖交接地带被称为地处黄淮下游大平原。

  从以上可以看出,成汤并没有泛泛地谈论大禹所修四渎的方位,而是结合自身所处,具体地说明,江水在东,济水在北,河水在西,淮水在南。所以他才能在无意之中说明,亳邑地处黄河以东,济水以南,长江以西,淮河以北。如果他泛泛地讲河水和济水在北方,江水和淮水在南方,是无论如何也显现不出亳的地望的。

  其二,《微子之命》。周代周公旦的《微子之命》为汤都亳的地望在今商丘作了直接的证明。《微子之命》中说:“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恪慎克孝,肃恭神人,予嘉乃德,日笃不忘,上帝时歆,下民祇協,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将此译成白话就是:“你履行成汤的治道,老早我就耳有所闻,你为人谨慎,又恪守孝道,恭敬神灵,又尊崇他人,我赞誉你的美德,以为纯厚而不可忘。上帝对这种美德很赞赏,下民对你敬爱亲和。因此,我立你为上公,治理这块东夏地区。”

  很清楚,这是周公旦分封商人后裔微子启前的一次谈话,也是命令。本来,在周武王灭纣建立了周朝以后,即将殷商的都城(即朝歌及其附近地区)封给了纣子武庚,并由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进行监管,史称三监。可是不久武王逝世,其年幼的儿子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佐。管叔等疑周公旦篡夺王位,便勾结武庚进行叛乱。周公旦奉成王命平定了这次叛乱,杀了管叔和武庚,放逐了蔡叔和霍叔。此后,才有《微子之命》,重新分封微子于宋,奉殷先祀。

  对于东夏地区,宋人蔡沈说:“宋亳在东,故曰东夏。”宋亳即商亳,宋在商地。1995年张光直先生在豫东考古发现了宋国都城后,史学界对杜颈所说“商、商丘、宋三名一地”更无疑义。王国维说,“古之宋国,实名商丘,丘者墟也,宋之称商丘,尤洹水之称殷墟,是商在宋地。”董作宾说:“商者,实际大邑商,大邑商亦即今之商丘,盖其地为殷人之故都,先王之宗庙在焉。旧说皆以大邑商为今之殷墟(安阳)。误!”张光直则说:“商之为宋国都城,周公封微子启于宋,以续商祀,看来这里是商人的老巢是很可信的。”这几位大师所言,以及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 “汤止于亳”等,与商王成汤无意中所说的亳都地望是完全相吻合的。

  对诸多“亳”说的辨析

  商王成汤灭夏后所建亳都的地望究竟在何处,争论已有两千多年了。在此期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异说纷呈。中国幅员广阔,地名相重者甚多,加上商族有所谓前八后五的迁徙,“亳”名搬来搬去,更使问题复杂难辩。现在有了出自成汤之口的根据,而且这种根据富有钢性,不是任凭随意解释的。尽管“亳”名可以搬来搬去,但其固有的四邻之号,四至之域,是不能够任意变更的。现在让我们将十余的亳,逐一加以辨析。

  杜陵亭之亳。它地处陕西省长安县西南,东望黄河,北依渭水,南有子午河、乾佑河,远离长江,实与亳都地望无涉。

  商洛之亳。它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在今商州附近,北依黄河,东临洛水,西南面近丹江。郑玄云:“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是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契所封地。”不知他们如此说有何所本。

  垣曲之亳。地处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浍河以南,涑河以东,沁河以西。此说是一位学者根据这个地区有称蕃名的地方,因古代亳蕃通用,所以说它是成汤所都之亳。此地与成汤所言地望相差甚巨,又系孤证,因此不备一说。

  肃慎之燕亳,因其地处我国东北三省,既远离黄河,更远离长江,与济水、淮水均无关系可言,此说根本不可能成立。

  偃师二里头之西亳。上世纪50年代初,二里头遗址发掘时,考古学界、史学界均以为发现了成汤之亳都,一时轰动全国,国家聚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可是,时间已过去五十余年了,经精心研究,现已基本查明,此遗址属夏都斟寻,而非成汤所建之亳都。该地处于黄河南岸,洛河以北,伊河与洛河交汇处,属于伊洛区域,离长江甚远,这与亳都的地望:河之东、江之西、济之南、淮之北相差甚远。

  濮阳市内黄之亳,亦称黄亳。地处黄河以西,漳河以南,济水以北,与“西为河,北为济,东为江,南为淮”之方位风马牛不相及。何亶甲居相,地在内黄,可能是与之混为一谈了。

  偃师尸乡沟商城之西亳和郑州商城之郑亳。二里头之西亳被基本定为夏都斟寻之后,史学界又将西亳转尸乡沟了。邹衡先生认为郑州商城不是仲丁所迁之隞都,而是商王成汤灭夏后所建之亳都。此二说目前声浪甚高,乃致夏商周断代工程已作出初步结论说:“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指尸乡沟)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是商代最早的两处具有都邑规模的遗址,推断其分别为汤所居之亳和汤灭夏后在下洛之阳所建之宫邑,亦即西亳的意见有较强的说服力。”对于尸乡沟西亳,多数学者认为,一不与葛(孟子所说的葛伯国)为邻;二不见东汉以前的文献;三与“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的汤伐夏路线不相符合。因此认为该说难以成立。今查尸乡沟的地望与偃师二里头遗址相差无几,同处于河洛地区,这与成汤所言亳都之地望相差甚远。因此,尸乡沟商城是商城,但决不是成汤灭夏后所建的都城,也不是成汤在南亳建都后不久迁去的亳都。至于郑亳说,笔者认为该说矛盾百出,佷难自圆其说。当他们在郑州周围没有找到距离较近的葛国时即说:“郑州商城附近这些葛城,其中总或有其一为孟轲所言之葛。”又如为了说明仲丁所迁之隞不是郑州附近的敖山,便附和丁山之说去山东省查找,但找来找去没有理想的敖山,又说,在山东省找到敖山是很可能的。最后,又不得不将仲丁所迁的隞都定在敖山,承受了就近迁都之嫌。至于其他问题,我已在《再论汤都商亳》一文中说得很清楚,不再加以赘述。单就其地望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郑州接近济水的源头——荥泽,明显地处于黄河南岸,远在长江以北,距离淮河的支流颖河和涡河较近,与成汤所谈商都亳的地望也是无什么关联。关于郑州商城确系商王仲丁所迁之嚣(隞),《尚书·盘庚下》作了证明:“昔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因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其大意是说,从前我们的先王想光大前人的功业,迁往山地,因此减少了洪水给我们造成的灾祸,在我国获得了好的结果。盘庚在这里既说明了先王迁都的原因,又交代了迁往的地方。原因是多于前功,避免水患,地方乃是山区。迁都的是哪位商王,山区又指何地?商丘地方志书作了明确的回答,康熙四十四年编修的《商丘县志》记载:“仲丁嗣位,而亳有河决之害,迁都于嚣(隞),商自此而西矣!”《纪年》、《书序》和《史记·殷本纪》均指明嚣乃是荥泽附近的敖山。这些记载与《尚书·盘庚下》所述是完全相吻合的。

  另一亳称作“亳殷”,《尚书·盘庚上》有“盘庚五迁,将治亳殷”。郑玄注曰:“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徙此,而改号曰殷亳。”地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因为无论是我国考古学界还是史学界,从未有学者认为安阳亳是成汤灭夏后所建之亳都的,所以不再赘述其地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汤所谈亳都地望的范围内,还有一“亳”,亦即今安徽省之亳州市。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其《殷暦谱》的《帝辛日谱》中,就将帝辛(即纣)征人方途中往返驻过的亳作了如下说明:亳,今安徽亳县,古之南亳也。周书立正“三亳阪尹”。

  王义引皇甫谧云:“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又引《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本谱之亳,当即此地。”从这段话的意思看,董氏是将安徽之亳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与汤都南亳混为一谈了。其实不然,据笔者查考,《辞海》和《辞源》两工具书,在“亳”字条下,均注明为:“该地,北魏时置南兖州,到北周后期,即公元557年,改兖州置亳州。”由此看来,安徽省亳州市虽然地处豫、鲁、苏、皖交接地带,但它不是汤都亳邑。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尚书》相关章节的阐释和对诸亳说的辨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商王成汤灭夏后,所建都城亳的地望在今豫、鲁、苏、皖交接地的商地,即今河南商丘市。到此我们所论的目的“汤都商亳”完全达到了。商王成汤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离开人世三千多年后的中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在关于汤都亳在何处的争论中,他充当了最权威的仲裁官。当然,太史公司马迁对古文《尚书》的传承也功不可没。

  但是问题并没有完结,史书上记载古商国有南亳和北亳。王国维《说亳》力主汤建都在北亳,清人雷学淇也有类似的说法(有的说在商丘北,有的说在曹县南);皇甫谧和《括地去》作者则主张汤建都在南亳。也有主张成汤所建的亳都就在宋国都城,如董作宾在《殷暦谱》中说“商者,实即大邑商,大邑商亦即今之商丘,盖其地为殷人之故都,先王之宗庙在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修订本):还说“商丘,商时都域,名亳。”许多学者如张光直等又把商与亳联系起来称谓。因此,亳都的具体地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寻觅新的证据。

  通过《三论汤都商亳》的研究与撰写,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研究古代历史,在重视考古的实证条件下,万万不可轻视和忽略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考证,特别是汉代以前的文献资料。在考证和研究古代文献资料中,要特别注重上下贯穿,左右旁通,综合分析,联系起来看问题。例如这次阐释《汤诰》,它本是《古文尚书》的原文,但古文《尚书》现在只存有书目,本文所引原文是从《史记·殷本纪》转引的。这就产生一个可信度问题,于是便查寻有关司马迁与《古文尚书》的关系。最后在《太史公自序》和近来关于清华简古文尚书的消息报道中找到了相关情况:司马迁深受父亲熏陶,熟读史书,十几岁时,即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20岁时遍游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包括梁国),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学风严谨,热爱雅训。于是得以解除了疑虑,将论述建立在资料可靠的基础之上。要切忌片面地、孤立地看待某一资料,不然的话,很容易使所研究的内容走偏方向,得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结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不做评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