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3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乡打工十六载 致富反哺众乡亲
文/记者 高会鹏 图/通讯员 焦新建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残疾人五保户握着关建设的手激动地说:“这个社会真好啊!现在好人多,善人多,感谢你们,感谢政府。”
  关建设得知牛城乡王楼小学还有60名困难学生需要帮助时,便带来了书包、文具和7500元钱,亲手交给孩子们。

  他怀揣百元背井离乡,在异乡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用16年的光阴实现了从泥瓦工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他平时生活节俭朴素,却对公益事业情有独钟;他致富不忘父老乡亲,一次就为家乡孤寡老人、孤儿和特困生捐助20多万元……他,就是柘城县大仵乡二十五里铺村的关建设——

  

  16年前,关建设带着家里仅有的100元钱和创业梦想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关建设是个务实的人。刚到北京,他从泥瓦工做起,一步步当上领班工头,凭借自己的实力,再到自己创业当老板,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如今,做工程建设的关建设虽创业成功,却从不摆阔气、乱花钱,一直热衷公益事业。多年来,他每年都拿出近百万元帮助身边的贫困农民工和社会上的困难群众。据一位跟着关建设打工多年的老乡介绍,关建设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现在住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房子,坐的也是普通轿车。有时候,在建设工地,关建设的午餐就是一包方便面。但是,只要是帮助困难群众,关建设却出手阔绰,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元。

  十多年来,关建设一直有个“心病”——总想着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父老。

  用关建设的话说,在他困难的时候,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他有了能力,也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回报社会。

  4月8日,关建设回到老家柘城。5天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4所敬老院、3所小学,拿出20多万元捐助了400多名孤寡老人、80多名孤儿和特困生。

  在牛城乡敬老院、起台镇敬老院、陈青集乡敬老院、大仵乡敬老院,关建设不仅为孤寡老人送去了肉、油、米、面,还与他们拉家长、叙乡情。在胡襄镇中心小学、大仵乡周楼小学和梁庄乡中心小学,关建设为60多名特困生送去了助学金,并买了300套书包和文具送给学生。当关建设了解到,梁庄乡中心小学有21名孤儿特困生时,他又拿出4400元分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会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上学、成长。

  在捐助现场,关建设看到一位学生的家长是四肢有残废的聋哑人,便赶忙从司机那里借了2000元交给这位家长,这位家长激动得双膝跪地艰难地说了声:“谢谢!”

  献爱心、做善事,关建设从不图名。多少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捐助了多少贫困家庭。

  一位在外打拼16年的农民工,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不忘父老乡亲,他用一颗爱心温暖着无数人的心,他的善举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题图说明:关建设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在一起。关建设用助老、爱老的行动感动了起台敬老院的老人们,当问到这位爱心人士叫什么名字时,关建设说:“不要问我的名字,记住我的电话就行啦!虽然咱们非亲非故,只要能为你们奉献一点爱心,我就非常高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