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3版:宁陵县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6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聚区:集群聚变造“肥都”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何 为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史丹利复合肥仓库。 本报记者 崔申义 摄
  产业集聚区建设日新月异。 王伟 摄
  复合肥产品车间。(图片由宁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2015年,对宁陵来说是个丰收之年:

  4月份,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科技厅授予“全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12月份,河南省第四届“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金星奖”推选活动结果揭晓,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成为商丘市唯一荣获“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集群金星奖”的产业集聚区;

  全省产业集聚区10项考评指标中,宁陵县有8项位居全市第一,可顺利实现晋星目标,有望进入全省“十快”……

  宁陵是商丘市所辖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曾是工业最薄弱、经济总量最小的县。如今,短短五年之间,后发赶超的宁陵县厚积薄发,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肥都”雏形初现。

  有这样两组巨大反差的数字,印证着宁陵县产业集聚区跨越发展的速度,记录着复合肥和特色家具两大主导产业的嬗变之路,而这种精彩嬗变,宁陵县仅仅用了五年时间:2011年,入驻企业18家,年产值1.9亿元;2015年,入驻企业已达126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年产复合肥850万吨,年产家具200万套,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8万人。

  五年蓄力,五年乘势,五年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宁陵县产业集聚之路,也是宁陵县跨越发展之路。

  规划面积16.91平方公里的宁陵县产业集聚区,2015年产业集聚区内共入驻企业123家,新引进项目46个,在建项目56个,从业人员达4.7万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40.5%;实现税收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3%。

  如今,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宁陵对外开放的窗口、项目建设的载体、产城互动的龙头、“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导、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和5A级最佳投资服务金星奖产业集聚区。

  集中功能构建 提升承载能力

  新春伊始,来到产城一体的宁陵产业集聚区,处处洋溢着生机,明显能感受到强劲的发展脉博:

  一座座现代化复合肥生产厂房拔地而起,“中国复合肥生产企业领跑者”山东上市公司史丹利、“中国水溶性复合肥标准制订者”成都上市公司嘉施利等3家上市公司产销两旺;

  2015年引进的拉多美、帝益肥、三骄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尤其是帝益肥6月份奠基、11月份投产,创造了宁陵“帝益速度”;

  去年成功落地的三骄新型床垫、华誉高档家具项目,形成了年产床垫、家具200万套的家居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从“一无所有”到“做大做强”,宁陵为何能在五年之内“一气呵成”?答案自然要在工业集聚、产业集群中寻找。

  2006年,宁陵产业集聚区刚刚规划建设之时,正值国家土地和城市两个规划修编,宁陵县抓住这一机遇,让“三个规划”精准衔接,为宁陵县经济发展攒足了后劲。

  五年来,宁陵县坚持“三规合一”,高标准编制了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快道路、通信、供水、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目前,已累计投资14.2亿元实施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56公里,已形成“十横九纵”主干道路网状格局;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3座,架设10千伏线路45千米;建成水厂两座,污水处理厂两座,铺设供水管网140千米,排水管网140千米;建设通信基站8座,架设弱电线路210千米;建成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实现“六通一平”。为提高承载力,该县始终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城融合布局,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小学、锦绣花园安置社区、体育场馆、星级宾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厂等24项配套服务工程。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宁陵产业集聚区也是如此。其实,2011年之前,全省上下产业集聚区建设风生水起之时,宁陵却一度迷惘,苦于找不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痛则思变。2011年,宁陵县委、县政府走出家门,放眼全国,拓展思路,深入分析、论证、寻找与宁陵相契合的机遇。调查研究发现,作为黄淮平原最大的农区,没有成型的复合肥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复合肥发展区域的空白。

  2011年底,山东临沂史丹利化肥扩张,布局农业大省河南。适逢宁陵围绕农资化工产业招商,历数优越条件,开出优惠政策,诚心感动了商家,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随着史丹利项目敲定,宁陵县调整了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把农资化工和家居用品制造确定为第一、第二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重点培育。该县专门选派精干人员到北京、广州、成都、山东等办事处驻地招商,实行“双离”工作法,紧盯国内复合肥企业集中区域,深入开展专题招商,引进了史丹利、嘉施利等知名品牌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2015年,随着投资10亿元的帝益复合肥项目、投资9亿元的得利丰等肥业项目相继在宁陵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复合肥产业集群正在展现强劲的竞争力。目前,产业集聚区内集聚了上市企业史丹利、嘉施利、拉多美、帝益功能肥,以及君信、福万家、丰四方、中辉、金耐克等复合肥企业19家,形成850万吨设计产能、140亿元产值,已成为中原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使宁陵实现了产业集聚从遍地花开到龙头带动的华丽转身。

  同时,宁陵充分利用独特的白蜡条杆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家居主导产业,区内已落地的雅宝家居、中亚工艺、欧瑞工艺、家美特家具、东星家居、三骄家具等项目已投产运营。以龙头带动辐射,培育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引导分散床垫、家具企业退村入园,提升企业集中度和品牌竞争力,打造“中原特色家居生产物流基地”。现已形成了年产床垫、家具200万(张)套的家居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集合要素平台 力促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复合肥基地超过1000万吨产能,就达到了饱和,再多了500公里半径内消化不完,远距离运输就会增加成本。

  因此,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将更加注重少而精,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和链条企业。同时,为避免“长短腿”效应,着力做大家居用品制造产业,由一枝独秀谋双翼并举。

  集合要素平台,力促产业升级。这就是现在宁陵县的产业集聚发展思路。

  宁陵围绕复合肥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物流配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投融资平台“四大体系”,使肥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实现了复合肥产业的聚“变”。

  为此,宁陵县提前布局,着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解决复合肥产业大进大出的问题,现在全县已有20多家物流配送公司为复合肥产业服务,日均运输量约2万吨。去年落地的德尔鑫电商物流园项目、商丘兆通物流产业园项目设计已经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利用物流配送优势,吸引全国化肥及配套企业汇聚宁陵,打造全国区域性复合肥原料和产品集散地。

  宁陵县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引进人才、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家、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完善。联合省科技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筹建省级复合肥科技研发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向高端复合肥、水溶性复合肥、无公害农业基地专用肥、有机复合肥等产品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宁陵县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了银、政、企沟通协调长效机制和完善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去年,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资金6亿多元。

  “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链条招商、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融合等重点工作,力争到2016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实现打造‘中国肥都’的梦想。”谈到未来产业发展,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充满信心地说。

  集聚配套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

  5年前,宁陵县城郊乡石井村农民史冬丽还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她和丈夫都在家门口的复合肥企业上班,夫妻俩月薪6000元,并分得一套安置房,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农村人进城、家门口就业,像史冬丽一样,宁陵县有万名市民正享受产城融合带给他们的新生活。

  “有房住、有活干、能挣钱”,史冬丽两口子和更多的乡邻,受益于当地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发展。目前,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26家,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解决就业4.8万人,其中返乡务工人员占四成。

  宁陵县县长马同和提出:“发展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功能,就是要带动城镇化大发展,不仅要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岗位,还要为他们创造进城落户的有利条件,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城一体化进程。”

  后址庄村因挨着县城,坐落在产业集聚区规划内,承担了城市扩容的使命。土地被征用后,70岁的郭老汉和300多户村邻住进了锦绣花园安置社区。虽对农耕生活还有点怀念,但他更喜欢现在的日子,老两口每月能领到500多元养老金,看病有了医保,儿子就业,孙子上学都遂了心愿。

  “拆迁农户能在区内分得一处安置房,附近有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对人均不足3分地的失地群众可转入城镇户口,还能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家非常拥护。”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常务副主任张天会介绍,宁陵县还大力扶持失地农民的创业就业,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民营企业创业园,对失地农民入园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政府补贴厂房租金、提供小额无息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失地无业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创业园内已有失地群众开办各类中小企业17家,提供就业岗位3300个。

  “进得来”还要“能融入”,宁陵县将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产业集聚区投放,葛天公园、体育场、体育馆、葛天大剧院等已向市民开放;新区中小学、县人民医院等建在群众家门口;20余个生态宜居商住小区,400多套商铺选择产业集聚区。同时,在户籍管理、子女上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与市民同等。

  产业兴,城镇旺。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要求,宁陵投资12亿元新建了25个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建成了法姬娜商业街、建材、水果批发等一批专业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建设葛天湿地公园、万顷生态梨园景区等,着力培育旅游品牌,带动城市凸显出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四大特色,着力改善城区环境,培育绿意盎然的城市性格,打造宜业宜居的生态魅力新城。

  产业集聚区和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共建共享,吸引了史丹利、嘉施利、拉多美等100多家公司企业来宁陵兴业,约3万多人选择到产业集聚区居住就业。

  享天时、占地利、拥人和,我们相信,宁陵通过集群聚变打造“中国肥都”指日可待。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