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6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道逢春·“东和环保杯”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⑨
谢集镇:依偎在故道旁的“第二归德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谢集镇境内的黄河故道大堤。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崔 坤 摄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   全媒体探访示意图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全媒体报道组

  车到梁园区谢集镇,停下脚步,请先跟随记者深吸一口气。在后面的讲述中,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感受埋藏在谢集镇历史中的那些秘密。

  谢集镇地处豫鲁两省、梁曹民宁四县(区)接合部。历史上的谢集镇有“第二归德府”之称,当地漕运发达、交通便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也因此,这里一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地方,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

  “步口村”的由来和农业发展

  我们在谢集镇尚楼村一段宽敞平整的上坡路上停下,开始步行。路面逐渐抬高,在我们稍微有些气喘吁吁的时候,故道大堤直入眼帘。

  只见一条沟渠从故道大堤南侧横穿而过,切断我们脚下的孙谢路。这条看来不起眼的沟渠可不一般,它可是商丘人尽皆知的包河的源头。

  我们所处的这段故道大堤,在当年被称为“步口”。所谓步口,也就是黄河漕运的渡口,就和现在高速公路的出站口一样。在谢集镇,如张步口村、王步口村,都是因当年步口的地位而得名。

  沿着一条石板路登上故道大堤,没有刻意修整过的堤顶依然郁郁葱葱。在两行杨树中间的绿草地上,蒲公英正随风放飞春日的希望。

  离开包河源头,我们转道黄辛庄詹楼村去看那里的葡萄种植产业。詹楼村的葡萄种植始于20多年前村民詹林录将在外地学到的葡萄种植技术带回村里的时候。目前,詹楼村有葡萄种植面积600多亩,涉及夏黑、108、红提、绿宝石、粉红等十多个品种。该村已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并申请了“亿果”商标,下一步将开展葡萄的深加工。

  詹楼村的葡萄种植能够延续20多年,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得益于葡萄种植技术在该村的普及和升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故道沃土的哺育。而如果说起故道沃土对谢集镇的哺育,那么谢集镇至少有两家企业应证了故道的肥沃。这两家企业就是中粮储谢集粮库和白象食品集团河南面业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之所以落户于谢集镇,正是因为谢集粮食产量和质量的稳定。

  一直以来,谢集镇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切实提高亩均效益和整体生产水平。为切实推进高效优质农业开发,培育小麦高产丰收基地,该镇在西街村、高楼村、肖庄村等7个行政村建立了“万亩小麦示范方”。

  老谢集里的故事

  艳阳高照,树影斑驳,我们来到了谢集镇西街村,去参观西街小学。或许你会感到疑惑,一所小学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别忘了记者上面说到了,在谢集,任何不起眼的地方都可能有丰富的历史,就比如这所小学。

  还没有进入小学,就有一面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上书“民国学堂”四个大字。进入小学,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设计古朴又不失大气的礼堂规制的建筑。该建筑面阔5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约288平方米,门窗上弧下方配以砖雕花饰,二层楼顶四周饰以七层砖雕花沿,正面山花中间雕竖匾“培养国基”,门楣上方雕“大礼堂”三个字,三个字左右分别刻有“忠诚、孝悌、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据谢集镇老文化站站长、今年已经70多岁的段清伦介绍,这八个字就是当年民国小学的校训。

  “谢集西街小学始建于1921年,是在原白衣阁和平布寺庙宇的基础上建立的学堂。1952年我在这里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已改名为谢集西街小学。解放前,这里可是民国的县立万全小学校。”段清伦说,“什么是万全小学校呢,就是学校教授的内容,基本包含了现代教育所教授的内容。这所小学,在当时商丘的西北部,是唯一的万全小学校。”

  谢集西街小学所处的位置,古时是谢集镇的镇中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谢集”。这里曾有四面城墙和护城河,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据段清伦回忆,古城四座大门有着四个“霸气”的名字,分别为“东流抵柱”、“西土怙茂”、“南楼堂荫”、“北广渊丛”。至于这四个名字的意思,段清伦也已经说不清楚了。他只记得,老谢集的城墙在1971年的时候被拆除,拆下的青砖都服务于当年的水利设施了。

  离开谢集西街小学的时候,我们偶见一块石碑,上面隐约刻着“归德州”三个字,这块石碑的来历已没有人能说清,但是这块石碑似乎正默默诉说着谢集的历史,以及黄河给这里带来的繁华和灾难。

  神秘的“712”工程

  在谢集镇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距离谢集镇3里路远的三里村的故道大堤。这段大堤其实平淡无奇,只是有一些突出大堤、需两人合抱的粗管子引人注目。从一个小步口下到大堤的南侧,我们看到了一扇黑洞洞的石门。进入石门,眼前一片漆黑,只感到阵阵的凉意。等眼睛适应了一会,我们终于看清了石门里的乾坤——一个直径20多米、高近20米的巨大蒙古包式空间!谁能想到,在这段故道大堤下,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处令人惊讶的去处!站在这里面,那些在外面看起来粗壮的管子,就显得非常细小了。而这些外漏的管子,也仅是这里的通气口而已。

  “这里就是当年的‘712’工程,是1971年2月为备战而修建的秘密油库。”当年参与了该工程修建的董自臣说,“如这样的油库,在这段大堤下并排修建了10个。”当然,这些油库目前已经废弃,但是其坚固的建构使其历久弥新。

  对谢集镇的探访在我们的不断惊讶中结束了。黄河故道右岸的这座小镇,埋藏了太多的历史,而我们的探访,只揭开了这里所埋藏的秘密的冰山一角。至于历史长河下那些默默无闻的故事,就需要你来细细地追寻了。

  (执笔: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祁 博)

  策划:郭文剑

  统筹:宋圣英 张浩哲 孙克东

  执行:丁 敏 闻 力 李艾凌 吴 涛 郭跃旗

  靳文庆 李瑾瑜 傅 青 魏文慧 单保良

  美编:苏新诗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