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16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手机成玩具 儿童上网该咋管
□ 宋晓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一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布报告称,有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

  久看屏幕视力下降,不良信息诱导犯罪,沉迷网络性格孤僻……互联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不少家长为之焦虑。而这些家长恰是手持游戏手柄、盯着荧光屏,在父母的焦虑和唠叨中长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机的普及与今天的互联网一样,也曾引起社会焦虑——到底让不让孩子看电视,看什么,看多久?人们还没来得及找到正确答案,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液晶屏,就在一夜之间把我们拉进互联网时代。

  焦虑源自于对利弊的未知所产生的选择茫然。从电视到手机屏,利弊之争从来沸沸扬扬,标准答案从“家长要引导儿童安全收视”变成了“安全上网”。然而,在儿童互联网教育研究、安全使用研究仍是空白的当下,“引导儿童安全上网”本身就是一句空话,又如何能让家长“引”之有理、“导”之有据?

  大大小小的电子屏本身没有是非,它作为新技术甚至新兴文明的载体,早已嵌入我们的生活无法剥离。儿童触网已经不是一道可以选择的命题。网络正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让孩子不当“屏奴”“网奴”绝不能坐而论道,互联网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应各司其职,认真研究分析互联网中哪些是孩子成长离不开的“利”,哪些是必须除掉的“害”,方能择其善者而用之,因势利导教育、规范孩子健康使用网络,化解潜在风险。这之中,作为源头的互联网技术和内容建设者责任尤其重大。

  从荧光屏走进千家万户,到智能手机成为孩子的玩具,不过短短三十多年。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变的生活形态,研究必须要打提前量,要帮助人们作出驱利避害的选择。一些国家针对儿童上网加强立法保护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不能让我们的互联网成为良莠不分、利害难辨的实验田,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人的“小白鼠”。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