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6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仓颉墓考》辨析及其他
杨 石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并非庸人自扰

  虞城古仓颉遗址,位于县城西北17公里古王集乡李大夫庄村委会堌堆坡村西侧。据史载它至少已存在1800多年。那么,当下还有必要对它探讨一番吗?笔者的回答是有。事出有因,说起来话可就长了。

  大约生活在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的张介,不知是何许人也,写了一篇《仓颉墓考》,对堌堆坡仓颉墓提出非议。他根据宋代罗泌著的《禅通记》中的有关叙述,断言此仓颉墓为“仓帝史皇氏”之墓,而非“史官仓颉”之墓。

  针对张介关于仓颉墓的误读,孟诸生先生曾于上世纪的1988年6月14日,在《商丘日报》上发表了《“仓颉墓”杂识》一文,鲜明地指出:“对于张介的议论,这里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事实也的确如此。《虞城县志》载:“汉灵帝熹平六年(即公元177年),仓颉墓前立碑一通,正书‘古仓颉墓’”,“祠为汉时初建,唐时扩建,殿内立有仓颉塑像”。白纸黑字, 明明白白,这早于宋代千余年的史实雄辩地昭示:虞城堌堆坡仓颉墓就是黄帝史官仓颉之墓,哪里有“仓帝史皇氏”的一点影子?

  然而,张介观点的影响自当年迄今并没有消失。追根溯源,是因为张介的《仓颉墓考》被编纂于清代的《虞城县志》收录,又在清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被节录于《归德府志》。1991年7月,该文又一字不落地出现在三联书店出版的《虞城县志》上。这一切,都仿佛为《仓颉墓考》罩上了一个正确的光环。其迷惑力岂可小觑?也许这个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对虞城仓颉墓的关注度,影响了对仓颉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为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笔者便以不信书、求真相之念,不揣冒昧,斗胆对《仓颉墓考》作一番辨析,略陈管见,请大方之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言之凿凿若磐石

  张介在《仓颉墓考》中力主堌堆坡仓颉墓为仓帝墓的主要论据,是宋代罗泌著的《禅通记》里的一段话:“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哆(哆误,应为侈),四目灵光。及长,登阳虚之山,临铉扈洛沩之水,上天作命使为百王宪,得河图绿字,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以正君臣、父子尊卑之分,天地之蕴尽矣。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罗泌在此宣示的观点,是仓帝创造了文字。

  那么,在此之前的典籍是如何记载的呢?先秦诸子的书里,都有提到仓颉“作书”的事,先秦典籍也大多认为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

  战国时期(约2200年前)的《荀子·解蔽篇》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同时期的韩非子在《五蠹》中记载:“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

  秦代《吕氏春秋·君守篇》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汉代司马迁著的《史记》中,有“仓颉,黄帝之史官”的记载。

  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中明白记载:“黄帝之使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

  汉代《淮南子·本经训》中亦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

  显而易见,以上六种典籍,都早于宋代罗泌的《禅通记》千余年,更接近于事实真相,更有说服力地证明:创造文字的是仓颉而非仓帝。这便是历史上的主流声音。

  对于仓颉造字的认知,当代典籍亦有权威性的记载。其一、《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载:“仓颉,史皇氏……古文献记述,仓颉为黄帝时期创造文字的史官,尊为圣人……初造书契。字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吟,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后人尊称字圣,斯文鼻祖。”其二、1997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皇皇四大卷《国事全书》,是一部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最为简明的中国历史的大型读物。其第一卷载;“仓颉或作苍颉,又称史皇,相传与沮诵同为黄帝史官。他们仰观星相,俯察龟文、鸟羽、山川而发明文字……天帝恐人们因此而挨饿,以粟为雨,降于人间。鬼神则害怕为书文所劾,所以夜夜哭泣。”由此可知,古往今来,人们对仓颉造字的认知基本上是一致的。

  清人张介认定堌堆坡仓颉墓是仓帝墓的另一个论据是,黄帝史官仓颉无四目及雨粟鬼哭之说。这实在不需多费笔墨。先看看典籍记载。如清初《历代神仙通鉴》卷一载:“(伏羲)时有臣仓颉,姓侯冈,名颉。生而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幼善画……”又如1921年由商务印刷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载:“仓颉,黄帝时为左史,生而神圣,而四目,观鸟兽之迹,字成,天雨粟,鬼皆夜哭。”再看看陕西白水县、南乐县、虞城县等地仓颉庙(祠)供奉的仓颉塑像,皆“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均有仓颉造字成后天降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也许囿于当时条件的局限,致使张介陷于孤陋寡闻之境,论据偏颇,其论点自然是站不住脚的。仓颉造字的史实坚如磐石,无论如何是动摇不了的。

  仓帝之说面面观

  围绕远古时期造字,在历史与现实中亦存在着仓帝之说的杂音。

  据汉书《古今人表考》载:“仓颉始见《荀子·解蔽》……姓侯刚(宋姚宽《西溪丛语》、《路史》作冈),亦曰史皇(《吕览·勿躬》、《淮南子·修务训》),亦曰颉皇,亦曰圣仓(《金石录·仓颉碑》),亦曰皇颉(《通志·总序》),亦曰仓帝(《水经·洛水注》、《路史·前纪六》及《仓颉碑》),产能书(《淮南子·修务训》),写仿鸟迹以造文章。天雨粟,鬼夜哭(《吕览·君守篇》)。”这里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史官仓颉又叫仓帝,二者是一非二。

  关于史官仓颉与史皇氏仓帝是一个人之说尚有另一种版本。有的地方传说,仓颉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部落,居阳武,其首领仓颉曾自立为帝。后来,仓颉部落并入黄帝氏族集团,首领仓颉被黄帝授封为史官。

  而有的则认为,史官仓颉与史皇氏仓帝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明《南乐县志》载:“史皇氏仓帝,名颉,有睿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水之汭,灵龟负书,丹甲青文。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居阳武而葬利乡。”瞧瞧,此处不是把史官仓颉撇清了吗?

  西汉以后书籍中出现的仓颉,逐渐被夸大尊奉为至高无上的帝王。1988年齐鲁书社出版的《汉书古今人表疏证》即对此作了有说服力的阐释:“仓帝之称,出于谶纬杂说,乃后人尊之云尔,非其本号,不足取据。”意思是说,仓帝的称呼,是出于具有迷信色彩的各种各样零碎的说法,这只不过是后代人尊敬仓颉罢了,不是他的本号,不值得作为依据。人们也许会由此联想到,这正如过往的历代,各地的群众尊称大忠大义、德厚流光的关羽为关帝,到处修建关帝庙一样,总不能说关羽是帝王吧?

  距今5000多年的远古时代,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文字记载,谁又能说得清那时的事呢?因此,前述诸说,由来已久。有的无从查考,有的姑且存疑。这个,智慧的读者诸君懂得。

  虞城仓颉遗址的“颜值”与内核

  笔者破除迷信,澄清《仓颉墓考》笼罩在虞城古仓颉遗址上的迷雾,还其“庐山真面目”,本真,庄重,肃穆,神圣,显示出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感。

  据虞城旧志记载,黄河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流经县境后,即南北流动,多道分流,泛滥多灾,长达720多年之久。仅自明嘉靖九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黄河在县境内决口15次,酿成的灾难难以言表。两千年间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战火频仍。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北距原黄河不足20华里的古仓颉遗址还能保存下来,实属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