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梁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7年9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中偶遇杨荫榆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自从关注了“文汇笔会”的公众号以后,不断读到一些文坛名家的文章,他们或回忆过往岁月,或记述身边琐事,或摄录山水风物,或抒发个人感情。每至情深处,总会打动人。

  后来读到一篇《不断磨洗,直至透明》的文章,引出了一本作品集的编选过程。这本名为《歌以言志》的小书,是复旦大学文艺学硕士、《文汇报》笔会副刊主编周毅等人,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选稿才确定篇目的散文集。周毅在书的后记中写道:

  这部书稿出现了。我看到后竟然先被感动了,我想:这就是一个不断磨洗,直至透明的过程吧!这透明,是一种“人”的透明。孔子所谓“思无邪”,可以当之?可以不惭愧地说,这些文章,能够置身当代汉语写作的最高水平。连我都想拥有这样一册,是英华风发的伙伴,亦有淳厚耐读的底色;随身携带在上下班路上,可悠然出神。

  呵,这文人为书籍做的广告都那么艺术,还有什么理由不邮购一本呢?微信支付后的第三天,《歌以言志》翩然而至。捧读,果然物有所值。打头的一篇是名人杨绛的《忆孩时五则》,就像一位老太太陪你聊天似的,给你讲述她孩时的记忆。文章的前三则写到了她的爸爸、妈妈、姐姐等家人,甚至还有生老病死等沉重的话题。第四至第五则是回忆五四运动的文章。当时作者才八岁,恍惚记得为躲避战乱而住进外国人家中的事。因为外国人家门口“有兵把守”,作者和她的爸爸、妈妈、三姐、佣人等,都要到她爸爸的外国朋友波尔登家中躲藏。“当时我三姑母杨荫榆一人在校,她心上害怕,通电话问妈妈能不能也让她到波尔登家去。妈妈就请她饭后早点来。”杨绛先生行文至此,有故事了。杨荫榆?似曾见过的名字,是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到的那个人吗?我随即在书页上做了记号,等待进一步的考证。

  上网一搜,大喜过望。不但是她,而且是她。有关杨荫榆的故事能装一箩筐。其实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出现“杨荫榆”名字的地方只有一处——“她(刘和珍)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还有一处说的是这位女校长“广有羽翼”。

  杨荫榆,这位开除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女校长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呢?2015年1月22日《扬子晚报》发表过一篇《杨荫榆:鲁迅笔下“害死”刘和珍的校长》的文章。据该文介绍, 杨荫榆是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墨一笔,并非因为教育家身份,而是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剑指杨荫榆,称她是“广有羽翼的女校长”。然而,离开学校后,杨荫榆多次用一己之躯保护妇女儿童,最终惨死在日军枪口下。扬子晚报记者通过江苏无锡市档案馆及文史部门的档案材料,恢复了杨荫榆的全貌。她是著名学者杨绛的姑母。是一位敢于反抗封建婚姻而离家出走的人,后来到美国留学,学成回国,担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职务,后来辞职。因为不肯为日本侵略者做事,1938年1月1日,被日本兵枪杀于苏州。就像杨绛先生所回忆的那样,对于杨荫榆而言,几十年来,“提及她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