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8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振兴谱新篇
本报记者 司鹤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水池铺乡张屯村是生物除污法净化生活用水示范点。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谢集镇小城镇建设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水池铺乡尚楼村葡萄种植园。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孙福集乡小吴屯村为贫困户集中新建的住房。 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孙福集乡万亩荷塘。 本报记者 单保良 摄

  核心提示

  深秋的梁园区,乡村道路笔直交错,林茂粮丰,绿树掩映,瓜果飘香。一万亩水面、一万亩湿地、一万亩森林,引得游人纷至,流连忘返。梁园区依托黄河故道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在着力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持续增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产业升级推进农业调优

  在水池铺乡辣椒产业基地,正值辣椒上市的时节,就连呼吸到的空气都是火辣辣的。依主干道而建的一个个辣椒收购点,妇女、老人聚在一起,分拣、掰把儿、切片、装箱……分工不同,但同样忙碌。每年,从梁园区运往全国各地的鲜辣椒达260万吨,辣椒产业还带动了运输业、包装业、冷藏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链。

  “除了鲜椒,我们最近还开发了辣椒叶、干辣椒片等产品,可以说能利用的都利用上,不浪费一点。”在位于水池铺乡的郑红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郑红给大家展示了新产品。经过分拣有残损的辣椒,可以进行切片晒干,远销国内外;辣椒叶焯水后真空包装,是一二线城市酒店深受欢迎的养生食材。前段时间特大暴雨,让水池铺乡的种植业受到很大影响。在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翻耕土地,补栽菜苗,积极生产自救。今年年初乡里刚刚协调保险公司推出了“辣椒险”,相当多的农户购买了保险,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绝收最多一亩地可以获赔1500元。

  辣椒、草莓、莲藕、山药,已经成为梁园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支柱产业,“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草莓之乡”等久负盛名。如何保证土地资源稳定高效的产出?那就是“规模调大、品种调良、品质调优、品牌调亮、效益调高”,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梁园区正在给出答卷。

  在双八镇府前路、东沙河两侧,一座占地260亩、总投资达3600万元的草莓主题公园正在建设,其中几个高效示范棚初具雏形。除此之外,今年该镇还在森林大道、105国道、双八镇府前路等主干道沿线重点布局了草莓产业园区、善缘农业草莓小镇、森景庄园二期等项目,力求打破以家庭为单位、零散粗放的生产方式,大力引进企业高效示范种植,带领农户引进良种、精耕细作,走园区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今年我们还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政府投入30万元进行良种培育,将来通过品种升级换代,‘双八’的草莓也将不再是老味道。”该镇党委书记王建伟介绍。

  最近几年,梁园区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升果蔬品牌知名度、优化果蔬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果蔬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充分发挥梁园区城郊型农业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近郊型都市农业。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水池铺乡、观堂镇、王楼乡、谢集镇、李庄乡为主的8.12万亩辣椒基地,以双八镇、李庄乡为主的1.2万亩草莓基地,以孙福集乡为主的莲藕1万亩、山药基地1.2万亩;发展果蔬园区15个、全区无公害农场品基地20个,绿色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产品1个。

  特色小镇促进产业融合

  天沐湖景区坐落在梁园区刘口乡境内,水域面积1万多亩,平均水深2米。水波澹澹、夕阳西下,远道而来的游人依旧兴致勃勃。上世纪90年代末,刘口乡开始依托这万亩水库发展旅游业。

  据了解,景区内游乐设施、餐饮小吃、游船码头等主要由大刘、西刘、刘灿等村的村民经营。目前,天沐湖日均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景区一个不起眼的烤鱼摊子,在周末就能收入两三千元;老年人在景区打扫卫生,一天至少也能分到百十元。“2017年以来,我们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风车长廊、摩天轮等游乐设备,安装了147盏路灯、升级改造了公厕、下水道、道路等,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硬件,同时延长了营业时间,增加了景区收入。”天沐湖发展服务娱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萍告诉记者。另外,围绕天沐湖景区,西刘、大刘、刘灿、中陈等村还建设万亩杂果、大樱桃基地,重点发展采摘园,刘口乡每年举行桃花节、樱桃节,令该乡的旅游内容更丰富、更有玩头。

  发展旅游业,梁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黄河故道在梁园区境内总长37.8公里,流经孙福集乡、李庄乡、刘口乡,在刘口乡当店王村东北入示范区境内。近年来,依托沿线万亩湿地、万亩森林、万亩水面等“三个一万亩”,该区着力打造以黄河故道为主线、文物古迹为节点、休闲农业为板块的全域生态旅游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小镇(孙福集乡、李庄乡、刘口乡);以郑徐高铁为主轴发展特色物流小镇(谢集镇、王楼乡、双八镇);以343省道为主轴发展航空服务小镇(水池铺乡、观堂镇)。通过特色小镇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按照“一乡一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思路,建设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依托黄河故道一带,及郑徐高铁、310国道、105国道和森林大道沿线,梁园区在周边布局农家乐、采摘园、家庭农场等项目,打造四季有花、常年有果,“可览、可游、可居”的田园景观。

  沿线这些星罗棋布的农场、农庄,还自觉肩负起扶贫攻坚的任务,带领当地群众共同致富、不漏一人。如双八镇森景庄园采用“企业+扶贫基地+贫困”户模式,帮扶当地贫困户60户。“通过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本镇的贫困户能保底增收10%。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岗位等方式,每月能帮助他们增收1800元到2400元。”森景庄园负责人刘文涛告诉记者。

  协调发展提升城乡品质

  谢集镇属于商丘老集镇区,历史上素有“第二归德府”的美称,陇海铁路和310国道横穿东西,机场路、谢郭路纵贯南北,商贸物流发达,早在2004年便当选全国重点镇。

  作为重点镇,谢集镇的小城镇建设起步比较早、走得比较远。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小城镇建设指挥部,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并抽调10余名得力镇干部成立市容监察大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突出本地特色。“我们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规划,早在2002年之前便出台了建设规划,并于2013年进行了第二次修编。最关键的是,要把住建设关、按照规划走,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该镇党委书记路绪涛说。

  除了规划建设,该镇在城市管理上也毫不松懈。镇区各街道和各村保洁都有专人负责,并实行“日点名、周小结、月兑现”的管理办法,全镇各村卫生保洁工作做到“网格化”管理。镇区排水管道、地下管线铺设,弱电全部入地,街道宽阔、路灯明亮,就连今年连续两天的特大暴雨,都没有产生长时间积水。

  在乡村,通过“美丽乡村”等连续多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道路、排水、公厕、路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8年以来,该区共集中开展了4次农村环境整治活动,集中清除了陈年垃圾,重点对村庄周边、街头巷尾、交通沿线、景区周围进行重点整治。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先改善。“今年多亏搬到了安置房,不然我那老房子根本经不住这场大暴雨。”在孙福集乡小吴屯村,71岁的赵修海在自家新居里接待了记者一行。这是白墙黄瓦的小平房,门前还有个铁艺栏杆圈成的小院,35平方米一室一厅带个小厨房,家具橱柜一应俱全。老赵爷孙俩年初“拎包入住”,一分钱没花就住上了新房。据了解,2017年、2018年,该村对村里20多户贫困户、危房户进行了集中安置,统一设计建设,并安装了路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

  而对小吴屯村普通村民来说,最近有意思的大事是村里举办的摄影大赛。该村以“互联网+乡村”为思路,以“为村”软件为平台,搭建沟通村务、发布信息、连接感情的平台。于8月8日至18日发起了“小吴屯村儿童摄影大赛”,60多名参赛者踊跃投稿,其中不乏外地务工人员。“一等奖是儿童智能手表手机一部,不在奖品的多寡,而在大家的积极参与,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增进了凝聚力。”包村干部李忠峰告诉记者。

  宜居生活重环境更重文化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蓝天白云下,一座座农家小院花木掩映。环境优美了,每日清扫庭院和门前道路成了很多村民的自发自觉行为。

  为了破除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顽疾,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梁园区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化运作,由区城管局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在村庄内合理设置勾臂箱体放置点,由环卫保洁公司定期清运,建立“户分类投放、组统一保洁、村统一收集、公司统一清运、区监督考评”的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处置模式,切实达到“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四个环节的要求。同时,在各村的党员和志愿者带动示范作用下,通过宣传,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绿色环保。

  梁园区依托30个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试点村建设工作,在30个试点村优先开展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农村改厕工作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对污水初步处理,通过村庄污水管网,利用村庄坑塘,采用土壤渗滤、生物处理、湿地处理等生物净化方式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该区已经建成水池铺乡张屯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村,并逐步在全区进行推广。

  在水池铺乡张屯村村室旁,村中小花园荷榭亭前是一处荷叶田田、蒲苇挺秀的荷塘。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个气味熏人的排水沟。通过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从去年开始,水池铺乡就在该村试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辖区内的废旧坑塘、边沟,通过在污水排水点种植蒲草、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净化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在治污的同时兼具景观作用。今年,这一模式将向全市推广。

  刘口乡当店王村村史博物馆,青砖垒墙,白灰勾缝,飞檐走兽,仿古厚重。走进馆内,一份份史料、实物,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贫困到富足的辉煌历程。村史馆传承村庄和先贤的故事,忆苦思甜,,留住乡愁。

  各村镇农家书屋、村镇文化站、乡村舞台、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为了倡树文明新风,梁园区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评选,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文化墙、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梁园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仅2017年各专业和民营艺术院团就完成演出300余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