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年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社会事业篇
民生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本报记者 李 岩 图/本报记者 崔 坤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全市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读书学习。
  市民在图书馆内学习“充电”。
  贫困学子收到“新年红包”。
  市民在公立医院进行医保报销。
  ▶宁陵县史丹利化肥内的无人作业机器人。
  总投资3.37亿元的市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丘的社会事业在废墟上艰难重建。商丘历届党委、政府立足经济相对薄弱条件下兴办大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商”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商丘的社会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人事改革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百姓

  从40年前的“泥桌子、泥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到今天干净整洁的校园、标准化教学楼、宽敞时尚的塑胶操场……商丘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978年,由于公社和农村大队办学经费严重缺口,商丘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学校建设和设施出现很大问题。许多学校无桌凳、无教具、无图书、无实验器材和体育设施,甚至买不起粉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政府号召民间集资办学,民众涌现出极大的捐资助学热潮。许多村镇利用集资建起了教学楼,农村的孩子第一次在楼房内上课学习。随着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特别是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建立,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市小学初中基本消灭危房和三无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六配套”。

  进入21世纪后,商丘市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7年,全市教育事业费投入达到253756万元,是1978年商丘教育经费总支出2522.2万元的101倍;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07164万元,是2007年教育经费的近5倍。

  今年7月,位于示范区宋城路与星林路交叉口西200米的市一中新校区揭牌。作为市政府重点工程、重要的民生工程,市一中新校区占地14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约3.37亿元。市一中新校区的建成使用对于满足商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商丘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开学第一天,千余名学生走进美丽的校园,开启崭新的生活:漂亮教学楼,整洁的校园,平坦的操场,教学楼内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好一个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校园。

  记者在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看到,整个校园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组成,单体建筑10栋,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报告厅、体育馆、天文台等一应俱全,教学设备配置高端,环境优雅,这所按照高标准建成的现代化中学,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新景象。

  市一中新校区的建设,仅仅是商丘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3年至2007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建设总投资额达45776.1万元,共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71.2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学校2460个,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2007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市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工程、农村义务学校均衡发展工程、城区学校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市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仅2017年,全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项目31个,“全面改薄”共投入资金37798.54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13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扩建、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所,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度改扩建幼儿园89所,市一高、市一中、市实小、市实幼、市回中新校区建设均已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市基础教育实现了特、幼、小、初(中)、高(中)科学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奋斗目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截至2017年,商丘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15所,在校学生180.04万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4月27日,为激发商丘青年创新创业热情,助推商丘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双创”生力军,商丘市第二届“创青春·闯未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为期半年的比赛旨在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帮助广大青年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并重点扶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在科技含量、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和团队。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在考评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时,都将科技创新列入了重要考核指标,将科技创新主体、平台和载体量化纳入目标考评;实施科技创新激励政策,2009年以来对获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财政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2010年开始认真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9年至2013年,商丘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7年9月27日,在全省十八个地市中,商丘市率先建立了商丘科学院,围绕商丘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需求,市政府与商丘师范学院签订了共建商丘科学院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商丘市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综合平台。

  目前,《关于将商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已报送省政府,努力创建省级高新区。睢阳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通过专家论证报省政府待批。到目前为止,我市省级高新区总数达到4家,居全省第一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家,居全省第一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家,居全省第三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家;院士工作站达到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6家,居省辖市第七名;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达到15家;培育省级创新型龙头企业1家,实现了零的突破;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达到9个。

  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扎实有效。紧紧围绕我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积极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5年来,共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11个,争取省财政科技投入2800万元。尤其是2017年,我市组织符合条件的6家企业申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其中,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5家企业通过了省科技厅论证评审,占省科技厅已立项的2018年重大科技专项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位,这是商丘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新突破。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医疗人事改革统筹推进

  上世纪末,商丘各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非常少,药物也很有限,医生看病诊疗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三大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各乡镇卫生院均能够很好地提供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病有所医,群众才会拥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卫生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百姓健康织就了可靠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325个。其中,医院79个,卫生院192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疾病控制机构10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和健康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条件,持续推动健康商丘建设,全市深化医改和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市印发了《商丘市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后,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药品收入占比、耗材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各级城市公立医院共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3778.55万元,及时增加调整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率92.93%。

  2017年商丘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了医保报销范围。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720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自1997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部署,围绕“建机制、增活力、保发展”的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丘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人才作用不断增强,人才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1万人、中级职称人才9.4万人,初级职称人才14.5万人。

  40年上下求索,40年披荆斩棘。商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商丘人民享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记者笔记

  牢记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渗透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期盼。改革开放40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改革才能稳健前行。

  从生活难到增加收入,从住房难到住有所居,从上学难到学有所教,从看病难到病有所医……改革开放40年来,商丘逐年增加民生支出,一系列民生政策和举措切实落地,步步推进,着力破解民生难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了当初的预想目标。

  发展的成果、社会的进步、获得感的提升,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温暖万家、传递幸福,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心和舒心。

  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商丘对社会民生事业作出了新定位,确立了新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力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相信,只要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蓝图终会化为现实,群众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