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夏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伴你成长·教师大走访”“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
夏邑:教育扶贫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尚 伟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夏邑县教育扶贫现场会在郭店镇召开。图为与会人员在该镇王刘庄村观摩。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2018年以来,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挖掘各个行业资源和潜力,夏邑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扶贫”纳入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发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通过“我伴你成长·教师大走访”“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快乐星期天”“废物利用·清洁家园工程”等活动载体,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教师大走访 失学儿童返课堂

  夏邑县会亭一中的郑丽华、郑顺利姐弟俩是今年暑假“我伴你成长·教师大走访”活动的受益者。姐姐郑丽华15岁,弟弟郑顺利14岁。这个年龄本该是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学习的花样年华,但是,命运多舛的兄妹二人却因为家庭原因失学在家。父亲因病去世,失去了顶梁柱的母亲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几年前也不知去向,可怜的姐弟俩只有跟着年近七旬的伯父郑长江勉强度日。伯父一生没成家,就这样三个苦命人靠政府的接济维持生活,懂事的孩子不愿给伯父增加负担,学期还没结束,就辍学到村里的火机厂打工挣钱。

  暑假里,会亭镇中心校按照县教体局统一布置,把全镇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全部走访到位。据中心校长刘玉彪介绍,根据学生在全镇的分布情况,他们按照就近就熟的原则,把173名贫困学生分给全镇200余名教师,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老师帮扶。整个暑假,走访贫困生成了老师们的中心工作。他们深入到自己联系的贫困学生家里,督促孩子假期学习、进行假期安全教育、了解家庭致贫的原因、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落实贫困帮扶措施、防止贫困学生失学。郑丽华、郑顺利姐弟二人就是刘玉彪校长在走访中发现的失学儿童。

  了解到这个特殊家庭的贫困情况,刘校长首先和孩子所在的村里联系,得知孩子的伯父郑长江也属于贫困户,他又联系到伯父的帮扶人镇政府干部赫登科,先是帮着这个不幸的家庭完成了改房、改院、改厨、改电、改厕、改水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造,又联系了会亭一中校长隋俊礼把两个孩子上学的难题给解决了。

  新学期开学,郑丽华、郑顺利姐弟俩重返熟悉的校园,学校不仅为他们减免了全部的生活费,而且每人每期补助各种费用1025元。教师节报告会上,学校以往毕业的学生组成的校友会又给两个孩子每人捐助500元。“如果不是党的扶贫政策,我做梦也不敢想自己还能再走进告别已久的课堂。”说起国家、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资助,郑丽华满眼都是感激的泪水。

  在太平镇清河湾小学,张红旗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在暑假走访时遇到的一个可怜孩子的故事。五年级学生李二引的父亲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精神失常,孩子心理压力较大,面临失学,遇人不言不语。张老师把这个情况给中心校长邓玉洁汇报后,学校不仅减免了她上学的全部费用,还把她接到学校住宿,安排生活老师特殊照顾,并做心理疏导。几个女老师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捐给二引同学穿,让她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如今,二引同学性格逐渐开朗,学习努力,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记录贫困儿童的成长历程,每位老师还为自己联系的孩子做了一幅扶贫宣传版面挂在家中,版面上特意为孩子画了一棵“成长树”,上写“我伴你成长”。版面不仅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而且记录下了家庭致贫的原因、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教育系统对孩子的帮扶措施。会亭一中的郭腾老师联系的贫困孩子姬仕权,激动的在版面上写下励志的话语:“多一份辛苦的努力,就会有加倍的收获。”工整的字体背后,是孩子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

  一年来,夏邑县教体局配合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大走访、大宣传、大提升”工作,挖掘教育系统资源优势,组织全县一万余名教师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之中,走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9728名,留守儿童近万名,坚守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宗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贫困资助率达100%,教育扶贫,改变了贫困的孩子的命运。“我伴你成长·教师大走访”不仅能拉近家校距离、提升家长对学校的信赖,更有助于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学成绩,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7月,在全省学生资助助力教育扶贫工作推进会上,夏邑作为全省先进县做了典型发言。

  小手拉大手 助力脱贫往前走

  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在夏邑县郭店镇王刘庄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主题为“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的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舞蹈《感恩的心》,生动地展现了贫困群众感谢党恩、勤劳致富的感人故事;三句半《精准扶贫》,真实地道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精心浇灌,倾心帮扶的为民情怀;幼儿园可爱的孩子表演的篮球操《厉害了我的家》,形象地反映了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的和美画面……

  每一场精彩的节目表演过程中,主持人还不时穿插现场提问:“社保卡丢了能不能补,到哪儿去补?”当听到主持人的提问后,大家踊跃举手,贫困户何卫东跑上舞台抢答道:“可以,要到劳动所去补办。”现场响起一片掌声,看到他拿到答题的奖品——一把雨伞,大家回答问题的热情更高了。贫困户李振军对主持人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对答如流:“两不愁就是吃不愁,穿不愁,三保障就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这样寓教于乐的答题方式,不仅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扶贫政策,而且对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马头镇南王楼村的文艺演出现场,贫困户踊跃抢答,孩子也积极参与。当主持人问帮扶人都是为我们做了什么实事时,话音还没落,贫困户杨秀娟的孩子就举手抢答:“扶贫工作队给我家办了十件事,有危房改造、基本医疗保险、安装了自来水和有线电视,还改了院子、改了厕所,修的水泥路,让爸爸当了村里的保洁员、农业保险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镇中心校给我办了营养餐补助、住校费补助、学杂费减免,还给我明确了励志心理老师。”帮扶人为孩子家里所做的件件实事,孩子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答起来滔滔不绝。

  用艺术的形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展现扶贫成效,带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这是夏邑县教育扶贫的又一举措。县教体局下发通知,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活动。在下发的实施方案里,全县24个乡镇中心校和15个县直学校成立30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扶贫文艺宣传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全县各贫困村进行巡演。他们牺牲节假日和星期天,精心创作节目,认真排练,奔赴乡村。孔庄一中教师陈丹,星期天带着孩子坚持演出,多次受到县乡领导表扬。像陈丹这样参与下乡扶贫演出的老师,全县有2000余人。每逢星期天,孩子带着家长观看演出,形成通过一个小手,教育一个大手,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聂丽介绍说,教育系统人多、点多、面广,是教育扶贫的主力军,更是宣传的阵地。通过孩子向家长宣传扶贫政策,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尊老爱幼、孝老敬亲等观念的熏陶,在全社会弘扬了正能量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

  小手拉大手,脱贫往前走。据统计,从10月17日第一场文艺演出到现在,教育系统组织“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文艺演出已经举行了273场,组织群众观看演出124700余人次,参与演出教师学生7543人次。鲜活多彩的节目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通过节目的形式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到农家地头。

  “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系统发挥行业优势,借助多种载体宣传扶贫政策,助力脱贫攻坚,起到了其他职能部门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教育系统在脱贫攻坚中的大作为,县委书记梁万涛赞许有加。

  美丽新乡村 教育扶贫再创新

  11月30日,虽然下着零星小雨,但是在教体局的帮扶点——郭店镇王刘庄村,民权、睢县等周边县市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干净的街道、涂白的墙面,整洁的小村俨然成了“世外桃源”。更吸引人的是村口的小路上,利用废旧轮胎砌成的景观墙,废砖旧瓦垒成的不同形状的“城墙”,废弃的石磨组合而成的“村头茶桌”,房前屋后别具一格的小花园等景观随处可见,让人眼前一亮。

  村民王浩中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俺村还到处都是杂物,现在垃圾不见了,路也好走了,大家心里乐开了花。前两天县委书记还在俺村召开了现场会,这里成了全县学习的典型。”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生活质量,助力脱贫攻坚,这是夏邑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又一创新。

  以重点贫困村为试点,在完成对贫困户住房条件、生活条件改善的基础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以人居环境的改善助力脱贫攻坚,提升乡村振兴,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在全县迅速铺展开来,这是夏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新目标。县教体局这一做法为全县扶贫村改造提供了具体经验。

  10月中旬,根据县委、县政府“大走访”统一部署,教育系统全体帮扶人员深入到群众家里,了解大家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想法,实施一村一策、一地一景。民办学校主动捐款53万元,教体局全体党员干部带领局直单位、学校干部职工300余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牺牲节假日和星期天,和村民一起投身到“废物利用·清洁家园”的工程中。教育系统坚持“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的原则,他们清杂物、除垃圾,实现群众雨天不踩泥、晴天无尘土,打造庭院净、家乡美的新农村。

  连日来,教育系统全体帮扶人员走村串户,清杂树、去杂物、拆破房、垒围墙、种果树、建花园,打造美丽乡村。他们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帮扶队员亲自干、村两委人员主动干、党员干部积极干、每家每户一起干热火朝天的场面,干群关系形成鱼水深情。旧砖瓦等废物件就地取材垒成围墙;拆除废院子、整治废坑塘;种菜、栽果树,春天看花,秋天摘果。石磨、石磙、瓦片、瓦罐、轮胎砌墙成风景,留住乡韵记住乡愁。墙涂白、画漫画,宣传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既美化了环境,又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幸福指数得到很大提升。在代楼村村头,九个废旧的轮胎在新垒的围墙上连成一线,感恩的群众别出心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九个大字镶嵌其中,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