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9年3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剑出鞘
草堂是一部叙事诗(3)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高适也正好来到四川,任彭州刺史。听说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后,高适立即寄诗问讯,并在生活上给杜甫全家以资助。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适改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他。故友相见,分外高兴。高适比杜甫大十来岁,时年将近60岁,杜甫也将50岁了。他们除叙旧外,还互相赠诗来倾诉衷肠,排遣思乡之苦。到了第二年的春节,高适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寄到成都草堂。诗曰: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如今,崇州人把这件事写入了《崇州人文史话》。人日亦称为“人胜节”、“人庆节”。传说女娲初创世时,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我国自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逐步形成。在古代,人日有戴头饰、贴屏风、剪彩为花等传统。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布、彩花,又登高大宴群臣。当年的边塞诗人高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这一天写给杜甫的一首诗,成为一个纪念杜甫的文化符号。

  公元770年,漂泊在湖南的杜甫,有一天整理往日的书信,重新读到了高适这首诗,禁不住老泪纵横。此时的高适已经亡故。睹物伤情,杜甫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托哀思,诗云:“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进泪幽吟事如昨……”这和着血泪唱出的心声,读来实在感人肺腑。从此,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便成为诗坛掌故。

  也许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是巧合。到了清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今四川南充)主持完一场官场大考之后,在返回成都的途中特意来到草堂,于是拟对联一副:“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何绍基熟知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典故,到达成都之后,特宿于郊外。待到正月初七这一天,才到草堂题就此联。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唱、凭吊诗人。

  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成都市先后开展了20多届“人日”游草堂文化活动。后来演变为“诗圣文化节”。先后邀请了魏明伦、康震、阿来、吉狄马加等文化名人担任“人日祭杜甫”仪式主祭人,大家聚草堂,读祭文,拜“诗圣”,一套颇为隆重的仪式之后,人们对诗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走进草堂的那天,离“人日”游草堂活动还有四天,但是,主办方特意把草堂60元一张的门票,减为30元。后来的新闻显示:2019年诗圣文化节“人日祭杜甫”活动于2月11日上午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大雅堂举行。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主祭人。历时三年的杜甫千诗碑落成,李敬泽认真撰写了一篇《杜甫千诗碑记》,并由著名书法家刻石后安置在草堂景区内。

  李敬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杜甫是什么?杜甫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如同精神上的父亲和丈夫。他陪伴我们过日子,陪伴着我们经历生老病死……在为生活奔忙劳碌的时候,你会发现杜甫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的底部和深处。杜甫草堂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的故里,它是我们所有人心灵上的一个家园。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