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9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睢县潮庄镇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可持续新兴产业——
芦笋种植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3月26日,在睢县潮庄镇大刘村芦笋产业生态园里,一座座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200多名笋农正忙着采摘新鲜芦笋。“在这里干活,既轻松又挣钱,一个月能领2000多块钱。”65岁的村民杨翠英高兴地说。

  近年来,潮庄镇党委、镇政府突破产业效能低下的传统种植模式,从发展新兴产业入手,给群众寻找了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之路。

  “如今,俺镇村村有园区、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芦笋种植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该镇党委书记罗诗勇说。

  在该镇负责技术指导的林友权介绍说:“2014年年底,潮庄镇党委政府联系到我以后,我们跑遍了江苏、山东等地,最后认定种植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高、有发展后劲的芦笋产业。”确定了发展方向后,该镇就组织所有村干部和部分群众10多次到山东考察。

  2015年初,该镇以帮助种植户流转土地、免费提供芦笋种子、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等优惠政策,发展大刘、赵楼、郭庄等7个村芦笋种植面积500余亩。大刘村村民张静就是第一批参加考察的成员,她在山东一家芦笋种植大户家住了10天,免费打工,学会了种植技术,回到家后把自家的5亩地都种上了芦笋,目前已发展芦笋种植面积40余亩。她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政府引导,俺咋也想不起来能种芦笋致富。去年春季我卖芦笋,一天500元,真喜欢人。”现在,潮庄镇已发展芦笋种植面积1.05万亩。

  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该镇还以农广校为依托,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吸引和培育外来人才、返乡大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长效、持续发展。郭庄村村民高建立就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2015年他成立了鹏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该镇已成立6个种植合作社。他们强强联合,流转土地建立芦笋种植示范田;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物流、电商等新兴产业;规范购销市场,严防经纪人控制价格,确保笋农的经济利益。

  提升价值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供应链,拓宽增收渠道。目前,该镇已打造出“芦笋秸秆饲料-芦笋鸭蛋-鸭粪-无公害芦笋”生态循环生产链条;因地制宜推广 “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发展种养新模式;同时强力推进深加工,新上了芦笋茶、芦笋酒、芦笋饮料等加工项目。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