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9年4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钧不盈尺
吴 涛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守”住老规矩的同时,“进”的脚步永远不能也不会停止。任何事物的演进,终是在“守”与“进”的此消彼长中完成的——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时代的发展亦是如此。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多年前,诗人戴望舒在江南的雨巷寻找“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那天,我们则是在中原的一座古镇探寻神秘钧瓷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神垕(音hòu)古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是人们眼中“唯一活着的古镇”。4月27日,参加“颍川故城 魅力三都”河南杂文名家走读禹州采风活动,正好碰到下雨。春夏之交的毛毛雨从天空洒下,把脚下的青石板涂抹得湿漉漉的。撑伞漫步在古镇的七里长街上,湿滑的青石板驱动着我们的脚步愈发轻盈,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戴望舒诗中所描绘的烟雨朦胧的浪漫。

  虽然早知道禹州以“钧都”而著名,也知道“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贵重,但不来神垕真的不敢说认识钧瓷。烟雨朦胧中,古朴的老街拉着我们穿越时空。当地人告诉我们,钧瓷始于唐、兴于宋,而明清时期钧瓷生产和交易的盛况从民谣中可窥见一斑——“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满天。商贾遍地走,日进斗金钱。”

  走进老街两旁一个个店铺,欣赏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钧瓷艺术品,在爱不释手之外,记住了“世人莫道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而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叫“钧不盈尺”。

  “钧不盈尺”这个词,对于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而这次则刻骨铭心。记得几年前有部电视剧叫《大河儿女》,讲的就是烧制钧瓷的故事。剧中,小军阀柴殿金为了给大军阀阎锡山过寿,要求窑主贺焰生为其烧制一尺二寸高的“三戟莲花瓶”,遭到一身正气的贺焰生一口回绝,理由是:钧瓷自古有“钧不盈尺”的规矩!钧不盈尺到底为什么呢?一问才知,这主要跟钧瓷的成型工艺和窑的构造有关,手拉坯和印坯都不易做出一尺以上的器型,而烧制钧瓷的温度必须在一千二三百摄氏度,且要烧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窑炉中上下的温差使钧瓷的高度受到局限,所以成功的钧瓷就局限在一尺之内。因此,自古就有了钧不盈尺之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工匠们是最讲求认真的,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中包含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遵循规矩、恪守定律。上千年来,钧瓷代代传承,靠的就是一代代窑匠们精益求精的治业理念和勤勉做事的态度作风。时至今日,钧不盈尺的行训仍持续散发着朴实无言的正能量,成为哺育后来窑匠们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财富,点燃着神垕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窑火千年不息,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当然,现今钧瓷的烧制工艺早已远超古时候,更是突破了钧不盈尺的限制。我们在一些店铺里分明看到了一人多高的大钧瓷瓶赫然挺立,因其烧制的成功率较低,肯定就显得更加珍贵。同时也说明,钧不盈尺并不是不可打破的金科玉律,在“守”住老规矩的同时,“进”的脚步永远不能也不会停止。任何事物的演进,终是在“守”与“进”的此消彼长中完成的——这就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时代的发展亦是如此。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