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19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农民 梦里老家
——夏邑乡村见闻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克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美轮美奂、梦境一般的太平镇孟李庄村龙港湾田园综合体
  江北第一大单体双孢菇基地——车站镇沈庄村蓝天食用菌基地
  “西瓜大王”韩庆涛脸上洋溢着笑容和喜悦
  敬老宴让乡村邻里更和谐

  田间泛黄的麦苗散发着清香,和煦的暖风吹得人醺醉。

  夏邑是我的故乡,我儿时成长的地方。5月底,我随着商丘报业“四力”采访团踏进我梦里的故土,感受家乡的变化。一路上,青砖黛瓦,麦浪滚滚。记者感受到农民丰收时的喜悦,致富后的欢快。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夏邑西瓜大王韩庆涛对着记者的镜头一直在笑,他说:“农民的日子比瓜甜。”

  1西瓜上的农民笑脸

  插苗不让春知道。

  春节刚过,夏邑十佳西瓜能手朱新满就开始在瓜棚里插西瓜苗。心中的希望在一天天成长,直到5月笑看西瓜滚棚。

  瓜棚里,西瓜睡满了地。瓜秧青翠,努力地伸展在田埂上。49岁的朱新满自豪地给记者算账:“我今年管理30亩瓜棚,每斤西瓜出棚均价1.8元,每亩纯利至少一万元,仅此一项可收入30万元。”

  “朱新满只是我们村的中等种植户,村里90%的村民都种西瓜。今年村里收入30万元以上的家庭不低于100户。”随后赶来的北岭镇刘集村党支部书记刘万连接上了话茬。

  夏邑是中国第三个获批的中国西瓜之乡,也是河南唯一。北岭镇是夏邑最大的西瓜专业镇,刘集村又是北岭镇西瓜种植原发地。

  说起夏邑西瓜,不能不提夏邑西瓜协会会长、西瓜大王韩庆涛。

  现年54岁的韩庆涛也是刘集人,有14年的西瓜棚栽经验。刚开始在江苏东台学种西瓜,发现不嫁接8424品种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2007年回到夏邑太平镇,流转200亩土地种瓜。夏邑土地半沙半淤,水质好,更适于8424的种植,纤维少、肉质疏脆、色泽鲜亮、甜度较高,大棚西瓜一举走红。

  2009年,颇具眼光的刘万连硬是把韩庆涛拽回了家乡,在政府的支持下,流转村里500亩土地,让韩庆涛带领乡亲种瓜致富。短短十年,由村到镇,由镇到县,8424西瓜大棚种植风靡全县。今年全县种植15万亩,预计总产60万吨,产值近20亿元。夏邑西瓜卖到全国,甚至影响到国内的西瓜价格走势。夏邑西瓜一咳嗽,全国西瓜都感冒。

  记者见到韩庆涛时,他正在装瓜上车。他剃着光头,满脸汗水。见到记者,笑意从头顶延伸到怀中的西瓜上,活脱脱一个“西瓜郎”。

  闻讯赶来的北岭镇镇长邵明启,风风火火,脚下生烟。拉着记者的手,一个劲地推销他的西瓜经。

  “北岭镇有6.2万亩土地,西瓜种了3.8万亩,还有辣椒、油桃、葡萄等,经济作物占到80%。今年仅西瓜一项群众增收3.5亿元,全镇年收入百万的瓜农大有人在,农民流转一亩地每年可得1200元,在瓜田打工每月又可收入2000多元,群众咋能不富呢?”

  漫步刘集街头,到处是成堆的西瓜,奔走的客商,满脸挂满笑容的瓜农。

  高兴的还有邮储银行北岭负责人王红雷,5月份邮储银行北岭支局储蓄余额净增4300万元,位居全市邮储支局第一。

  “西瓜赚了几十万,放弃打工在家干,您说划算不划算!”群众的顺口溜最能说明问题。

  西瓜仅是夏邑农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车站镇的双孢菇、火店镇的宫灯、郭店镇的贵柳鸭、会亭镇的打火机都走向了全国,走出了国门。正如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总结的顺口溜:小蘑菇撑开致富伞,大西瓜圆了致富梦,中国结架起致富桥,打火机照亮致富路,贵柳鸭唱出致富曲。

  产业兴,则民富。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工作的前提。

  2做快乐的职业农民

  几天的采访,感人的事情一串串,致富的场景一片片。但让记者难以忘怀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形象,一种扎根土地、拥抱乡村的情怀,一种振兴农村、带富乡邻的期待。

  5月29日,记者赶到刘店集乡王飞农场,见到省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王飞。王飞在当地是个小名人,初中毕业却登上了河南农大的讲台,讲课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还登上了央视的农业大讲堂,连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都给这个“80后”点赞。

  “我通过示范种植,传授技术,不但自己年收入突破200万元,还带动了乡邻致富。我非常自豪!我是一个农场主,更是一个快乐的职业农民!”

  好一个快乐的职业农民!

  王飞快人快语。“我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学种菜,感觉到知识匮乏,便和妻子一起到处参加培训,获得了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他通过小块承包土地做起,反复摸索,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四季来财”经营模式。即通过大棚种植,新鲜果蔬错峰经营,每月不断摘鲜果,日日不断有收入。

  从2014年开始,王飞探索“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贫困户务工+脱贫技能培训”之路。先后流转64户贫困户的土地200余亩,吸纳50余人就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培训班30余期,免费对3000余人现场培训。王飞农场被定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后,免费接待省内外贫困户学员100余批次,培训两万余人。

  王飞满脸自豪:“这几年我四处讲课,影响不少于20万人走上致富之路。”

  夏邑蘑菇种植第一大户张艳军,也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典范。张艳军在车站镇拥有菇棚660座,33万平方米,为江北第一大单体双孢菇基地,产值1亿元。

  “基地的菇棚80%以上都租给了当地农民,我免费提供技术,全部回收产品,农民每棚净收入3万多元。直接带动320户,1030名贫困人员脱贫。”张艳军见到记者开门见山。

  夏邑作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目前双孢菇棚发展到一万多座,年产值12亿元,带动8000余农户致富。

  罗庄镇高楼村种粮大户王月英对高粱情有独钟,在去年种植4000多亩高粱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1万亩高粱、1000亩黄花菜,直接“吃掉了”罗庄、会亭两个乡镇4个行政村的耕地,帮助了数以千计的群众脱贫。

  尽管高粱还未成熟,但王月英依然很激动。“红高粱成熟时节,数千亩红高粱从绿色的海洋变成无边的晚霞,真是太美了。去年9月的高粱节,两个30亩地的停车场每天都爆满。”

  王月英种植的高粱更让自己的产业受益,酿制的高粱酒供不应求,汉梁王酒厂产值达4000多万元,成为利税大户。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力军。

  没有大象兵团,就打造蚂蚁雄兵。蚂蚁雄兵多了,一样能垒起幸福窝。

  3“梦里”庄的敬老宴

  5月29日中午,采访团来到太平镇孟李庄村,正赶上村里每周一次的敬老宴。省体育局驻孟李庄村扶贫队员充当传菜员,村干部变成了厨师。每桌四菜一汤,外加四碟水果糕点。村里120位70岁以上的老人齐聚一堂,笑声连成一片,老人们慈祥的脸上挂满了幸福。

  记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传菜的队伍中,见我们到来,老人们一个劲地为扶贫队员和村干部竖大拇指,墙上斗大的“福”字格外耀眼。

  传菜间隙,村支书吴建良给记者唠嗑。“近年来,孟李庄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2017年省体育局扶贫工作队的到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自然村都装上了路灯和监控,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晚上整村灯火通明。老人们每周一次免费聚餐,大家拉拉家常,唠唠嗑,高兴坏了。孟李庄真要变成‘梦里’庄了。”

  扶贫工作队在挖一个很大的“鱼塘”,让孟李庄人自己去养“鱼”,培养自己的集体经济,建设宜居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为夏邑“中国长寿之乡”牌子增色。

  这个“鱼塘”包括: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220亩农业产业园;投资1000万元建设矿泉水厂;引资12个亿、流转5000亩土地建设龙港湾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流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水厂和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用工将超过300人,带动98户农民致富,人均月收入预计4000元。

  用工作队长田间的话说:我们正朝着“富裕、文明、美丽、健康”的小康示范村迈进,把孟李庄真正打造成“梦想成真”的村庄!

  “梦想成真”的村庄!让人何等向往!

  采访手记

  在路上

  孙克东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采访在路上。这次率团去夏邑进行“四力”基层体验采访,一刻也不敢停歇。钻大棚,进鸭舍,看蘑菇,蹲餐桌。田间地头、大棚厂房都留下记者的足迹。最美的风景,最好的故事在基层。

  四天时间,我们不仅采访了县领导,还采访了北岭镇镇长邵明启、郭店镇书记岳德熙等乡镇干部。更多的是基层群众,包括农场主、务工农民、路边小贩、外地客商,还有田边直播现卖的网红。

  帮扶在路上。党的脱贫政策让各级干部走进乡间,走进农户。“扶贫没有旁观者”,这是太平镇街头的广告词,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基层干部的群体形象。北岭镇镇长邵明启一个劲地推销北岭的西瓜、辣椒、油桃,郭店镇书记岳德熙反复讲他们的贵柳鸭如何畅销,车站镇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艳军创新“五步帮扶法”,共产党员王飞坚持免费培训农民致富技术,等等。

  基层干群关系也出现了质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基层干部进村罚字当头,老百姓躲着走;现在各级干部帮字为先,老百姓竖起大拇指。省体育局驻太平镇孟李庄驻村第一书记田间为孟李庄的脱贫四处奔走,孟李庄88岁的老党员李德荣动情地说:“千好万好不如共产党好,工作队和田书记就是总书记派来的,干了这么多好事实事,真比我们亲人还亲。”

  乡村振兴在路上。十九大以来,身边的村庄日新月异,变化翻天覆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确权落地落实、“一村一品”逐步形成、农村电商遍地开花,这些都助推着农村前进的步伐,有的村庄实现了华丽蜕变,有的则历久弥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在夏邑县、商丘市,乃至整个国家,何尝不是在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境,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乡村振兴没有休止符,我们永远在路上。

  相关链接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韩 丰

  2018年,夏邑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高质量转型。产业扶贫带头人培养模式被评定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成功举办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全省农民体育大会暨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第二届河南·夏邑西瓜文化节。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26万吨,位居全市第一;造林绿化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继“夏邑西瓜”之后,“夏邑白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4项生产技术规程被定为河南省地方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7.9万人,新建乡镇、中心村公厕40座,修建农村公路166公里。国家储备林建设“夏邑模式”在全省推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日运,完成12个省级、5个市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整治任务。

  全方位决战脱贫攻坚。全县民生支出47.8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8.68%。全年整合涉农资金5.2亿元,1781户32524贫困人口达到高质量稳定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4%,漏评率、错退率为零,群众满意度98.9%,全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历史性改善,有11.4万多人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均达到脱贫退出要求,实现了全县摘帽脱贫。

  太平镇被省定为乡村振兴示范镇,会亭镇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镇,曹集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乡镇,北岭镇、车站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图片均由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魏文慧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