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虞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20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楼村:玩杂技甩掉了穷帽子
记者 胡绪全 刘建谠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村里建起了杂技民俗馆。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村里建起了杂技大舞台。   本报记者 刘建谠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空中喷火表演、独轮车表演、软功“咬花”表演、双人草帽杂技表演……6月28日,有着“中原杂技第一村”美誉的虞城县乔集乡刘楼村,杂技大舞台上精彩的杂技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舞台表演‘甩帽子’,村民甩掉了穷帽子。”刘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存义说,现在我们村仅表演杂技一项,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2016年,刘楼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杂技事业的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年11月,这个村整体脱贫。

  刘楼杂技传承源远流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地带,偏僻而闭塞,400多年前这里盗贼横行、匪患严重,村里人为保护家园,修建了寨墙、挖了寨河。青壮年自发习武,购置了刀枪兵器,成立了“大刀会”。杂技,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

  在刘楼村杂技民俗馆,记者看到这里还陈列着一些古时的大刀、长矛、长鞭等兵器。

  “这些物件既可以当做兵器,也可以当作玩杂技的道具。”刘楼村村委会副主任、虞城县杂技协会会长刘世生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村玩杂技的人越来越多,杂技艺术越来越精湛,门类也更加齐全。就像顺口溜所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刘楼杂技人人有一手。”

  前些年,虽然玩杂技的人不少,在当地有点名气,但是比较松散,到了外地就没有多大影响力。村民大多几人一起,带着简单的道具,走南闯北混口饭吃。

  “出去一走就是上千里,走到哪里演到哪里,常常一场演出只能挣两三块钱。”村民刘世田回想起以往演出的经历说,那时就跟讨饭差不多。

  “不能让群众守着金饭碗要饭吃。”乔集乡党委书记王琪说,近几年,乡里引导村委会把800多名具有舞台表演经验的杂技人员组织起来,成立9个杂技艺术团。演员穿上带有“刘楼杂技艺术团”标志的服装去表演,刘楼杂技的品牌慢慢响起来了,村民收入连年提高,刘楼也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

  2012年,刘楼杂技被纳入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刘楼杂技“伞舞”入选商丘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刘楼村的杂技团受邀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才艺大赛,大赛有56个杂技团参加,我们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刘世生说,现在刘楼杂技的名气大了,舞台也更多了,我们村的杂技人员常年在全国各地表演,杂技团经常在网上就能接到“订单”。

  刘楼村里的“名人”刘惠娟,今年41岁,多年表演杂技,柔术十分了得,在钢丝上骑独轮车也是一绝,现在她的每次出场费达到5000元。

  演杂技的村民收入提高了,不会演杂技的村民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乔集乡是中国优质苹果种植基地,这里的“虞城苹果”享誉全国,刘楼村不少村民靠种植红富士苹果发了家; 村里建了扶贫车间,留守妇女在车间加工生产雨具,每月也有2000多元到3000多元的收入。

  刘楼村的变化,不光体现在收入增加,更体现在环境改变。2016年以前,村里的道路还是土路,坑坑洼洼,村里种植的苹果难以外运。

  一位村民说:“那时候卖西瓜的都不到俺村里来,路孬,拉的西瓜到了村外好多都颠簸烂了。”

  2016年9月,村里争取到修路资金后,村民自发参加义务劳动。几年来,刘楼村累计修路10.02公里,现在不光主要道路,连村里大小胡同也都是水泥路。进村的路口有个大牌坊,上面写着“杂技第一村”几个大字。

  不光修好了路、安装了路灯,村里还建了杂技大舞台、杂技民俗馆、文化体育广场、综合文化中心、医疗室,并利用村里的水塘建了休闲公园。村里的墙壁上处处是杂技表演的彩绘。

  “现在刘楼村是十里八乡的明星村。春节期间,村里在外演出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村里举行大型杂技表演,就相当于‘村晚’,上万人前来观看。”村党支部书记刘存义说,到时候欢迎你们记者也来看一看。

  相关链接

  刘楼村村情

  刘楼村位于虞城县乔集乡政府所在地西南2.5公里处。辖刘楼、冯庄、苗庄3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436人,耕地面积2398亩,党员37人。作为重点贫困村,该村于2019年11月已经脱贫。该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特色产业是杂技艺术,村里特色种植是红富士苹果。

  刘楼杂技文化具有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现有800余人从事杂技表演。杂技有顶技、蹬技、耍花坛、走钢丝、开碑、吞剑、魔术等1000余类,是目前全国杂技种类最全的专业村。刘楼在杂技界被称作杂技艺术的故乡,村民刘世田所表演的杂技“伞舞”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刘楼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中原杂技第一村”“脱贫励志模范村”“先进行政村”等。

  (刘建谠 整理)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