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壹周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20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就业率“掺水” 副作用不可小觑
□ 胡建兵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尽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高校软硬兼施让学生用“就业证”换“毕业证”,用好看的就业率装点门面等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再创新高。但受疫情影响,应届生整体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的就业率仍然高达90%以上,引来不少质疑。(9月4日《半月谈》)

  现在,一些学校之所以特别关注学生的就业率,不是真的为了学生就业,而是因为就业率涉及一个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衡量方式可以理解。但是,单纯地用就业率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是不是科学还得打个问号。一方面,就业好坏跟国内的经济形势等有关。譬如:今年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就比较严峻。就业率会低于往年。另一方面,可能会使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不得不做出强迫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率里掺入水分。

  一些学校命令或者诱导学生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有的毕业生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不但学生没拿到一分钱的工资,有时还要缴纳一些莫名其妙的人事代理费用等。漂亮的“就业率”表象下,整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数据不准确,既影响政府部门误判形势,又让一些学校不再重视教学质量,而是想办法弄虚作假。这种非常不诚信的做法,从道德层面和实际统计层面都会带来恶性循环,和高校培养的诚信精神背道而驰。

  往年数据造假迫使今年继续造假,一年又一年造假,很难有个头,既影响学生的真实就业,又干扰了整个就业大局。毕业生“被就业”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优惠政策无法享受,反而有可能会倒贴进一些钱,这是对学生权益的侵犯。因此,对于学生“被就业”,有关部门要对毕业之后的就业趋向进行调查,进而判定签订的就业协议是否真实。如果发现存在造假行为,就得追究校方的责任。总之,签署就业协议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因为来自学校的压力而无可奈何的随意地签署虚假的就业协议,更不能因此而剥夺毕业生的毕业证。学校应该改进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等,从而使学校提高学生就业率。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