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生命诠释书法
——记商丘市优秀文艺人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书法家王小楼
张晓红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王小楼,本名王月仙,斋号荷香居、桂堂,1951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双桥乡王小楼村。自幼学习书法,能四体,善隶书,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展。2007年入中国美院,师从吴静初、范晓文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商丘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墨海弄潮百人集《王小楼书法作品集》《桂堂新墨·小楼又春风》书画册、《激扬文字》王小楼书毛主席诗词草书卷、《月映桂堂》王小楼书法卷等。

  谈及最初对书法的兴趣,要追忆到王小楼的童年时代。1958年的中国城乡,墙体上满是人民改天换地重整河山的“跃进画”。这些色彩绚丽、形象直观的画面,让7岁的小月仙沉醉不已,他对“跃进画”的作者——本村的父辈兼老师王景仁先生,更是崇拜得要命。小月仙跟着王老先生从一面墙体转战到另一面墙体,因为太专注看王老先生作画,不小心踢翻了脚下的颜料盒,招致生产队大队长的一顿厉声呵斥。小月仙委屈极了,他暗下决心:我也要画!回到家里,就学着涂抹起来。

  王老先生是村里的秀才,不仅会画画,毛笔字也写得好,村民们每年的春联,都出自于王老先生之手,小月仙兴奋地呆在王老先生身边,帮他磨墨、裁纸、晾干,忙得不亦乐乎,回家后也在作业本子上写起大字来。买不起墨汁,他就戗来锅灰自制;没有纸,他就在用过的作业本上写,捡别人丢弃的草纸写,一张纸他用铅笔、钢笔、毛笔,翻正可以用六遍。那些随处可见小木棍、碎瓷片,与大地一起都成了小月仙的文房四宝。天资聪慧的王月仙,从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老先生发现这位本家侄子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天赋和他的勤奋,非常高兴,他告诉王月仙写大字要临帖,摹仿和练习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王月仙多么渴望拥有一本字帖啊!机会终于来了,父亲赶集卖掉了自制的一架纺车,他嚅嗫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父亲一口答应,用两毛三分钱给他买了上海朵云轩1962年8月刻版印刷的《曹全碑》隶书字帖——这人生中的第一本字帖,陪伴了他60多年,现在还珍藏在枕边的木匣里。

  买过字帖之后,父亲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儿子再也不愿意出门,他每天呆在家里,对着字帖用锅灰水在废纸片上描来画去的。父母心疼他,就撵他出去和小伙伴们玩,但对小月仙来说,写毛笔字才是他最乐意做的事。

  王月仙考上中学之后,对书法的兴趣有增无减,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壁报前,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到过年,他也像王老先生那样,义务为左邻右舍写起春联来。

  王月仙初中毕业后,因为字写得好,成为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因为同样的原因,参加了“永城县财会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结束后,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纸厂,而放弃了进入商业系统工作的机会。因为在王月仙看来,有纸可写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参加了工作,有了薪水,王月仙更有条件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他从《张迁碑》入手,汉隶、简帛、魏碑等边读边临不下数十种,又拜书画家赵德修为师,习颜真卿《勤礼碑》,一写就是八年,也正是在这八年间,王月仙的书法由临摹走向创作,而他本人也从一名书法爱好者,嬗变为书法艺术家。

  1977年,仅读过两年初中的王月仙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的清华美院),向自己梦中的象牙塔进发。遗憾的是,他因专业课不及格而名落孙山外。对这样的结果,王月仙是有心理准备的,经历了丧妻之痛的他,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抚养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不可能停下的手头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学色彩和素描。当然,整整三十年后,已界花甲之年的王月仙负笈南下,终得梦圆西子湖畔,他为之特请寿山先生制“三十年后梦圆西子湖畔”一印纪念。这是后话。

  1979年,永城县筹办烈士纪念馆,王月仙因写得一手好唐楷,被抽调到烈士陵园参与办展。在这里,他结识了被誉为永城当代书法奠基者的郑效治先生(号吟斋)和永城书法的开拓者杜起文先生(号漫之,自署老漫)。王月仙在工作之余,经常用水笔在水泥地上练字,向他们虚心请教,书艺得以精进。永城县烈士纪念馆的工作结束后,王月仙又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工作,并为200多位淮海战役烈士书写了碑文。

  有了名气的王月仙,接受杜起文先生的提议,以自己祖籍的村名王小楼作为自己的笔名。他更加沉醉于墨香翰韵,当别人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打扑克或者“筑长城”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练碑帖,沉醉在砚田墨池中,自得其乐。

  墨海弄潮,王小楼深知仅是掌握了书写的技能还不够,要完成“技进乎道”的升华,还需要提高文化造诣,于是他在练字的同时,针对性地选择了自修书目,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书法史、书法理论、文字学、美学及古今书论。经过“十年磨剑”,他弥补了文化的先天不足,提高了文学素养和艺术修为,丰富了书法作品的内涵,做到了意出墨外,而韵生笔端。

  王小楼广临诸帖,从隶书突破,取法张迁,厚重古拙,朴雅秀隽。精研简牍,得奇古流丽,成方圆兼备,舒展兼内敛之风格。他信守“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既在经典的平和之美中苦修,又醉心于民间书风的拙朴率意与奇崛恣肆,师古并不拟古,纳新并不过时,守拙时有灼见,抱素不失风骨,这使得他的行草自由奔放,如枝叶婉转,迎风欹斜,似行云流水,跌宕起伏;他的篆隶雄浑遒劲,俊逸豪放,意趣连绵,观之如画,品之如诗。

  王小楼写过多少字,得过多少奖,实在不好统计,但他艺术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一、二届中国书坛新人展,第五、六、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第七届全国展,全国隶书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入选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篆书、行草书专题书法展,青年百人展,百家精品展,第三届墨海弄潮展;获河南省第二届、第四节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商丘市首届优秀文艺人才“终身成就奖”。作品收入河南省文联出版的《文苑英华》书法卷,书法作品刻入郑州黄河、开封翰园等数家碑林。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