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21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上接1版)管党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党内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大抓基层基础、“五比五不比”的导向更加鲜明,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有力,以案促改扎实有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拓展,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升。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干部带头、依靠群众、全面排查、堵塞漏洞、集中救治贯穿始终,把外防输入与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与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有机结合,筑牢疫情防控的“商丘防线”,贡献服务大局的商丘力量,展现了商丘风采。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显著的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商丘儿女具有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刚健风骨,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

  五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把奋斗目标聚焦到商丘更加出彩上,把工作导向引领到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上,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奋勇争先谋出彩的强大合力。“十三五”期间,商丘之所以创造了令人骄傲的辉煌业绩,主要在于我们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坚持以“四个总”的总体要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遵循,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专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坚持以“马上办抓落实”“9+1”推进工作机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以敢为人先、不甘落后,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科学求实的精神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四个坚持”是过去实践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动全市“十四五”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新征程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2.“十四五”时期商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全省来看,河南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内生动力、市场潜力、要素支撑依然强劲有力,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支持河南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相继落地实施,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加速形成,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将会持续释放,全省发展的战略机会窗口将全面开启。从商丘自身来看,我市即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我市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优势、物华天宝的资源优势、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适宜产业布局的区域中心城市优势、链条完整的产业发展优势、重厚多君子的人文优势和“马上办抓落实”的作风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更具有强劲韧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比较大,人均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要素瓶颈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社会治理工作还有弱项。我市要在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开创现代化商丘建设新局面。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商丘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商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殷商之源·通达商丘”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河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我们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等,尤其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在商丘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枢纽经济发展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开好局、起好步,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为实现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作出商丘新的更大的贡献。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维护人民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转变发展方式,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进中蓄势,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勇于向创新要动力,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敢于向改革要活力,善于向开放要空间,勇于向创新要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发挥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一举求多效的综合带动作用,实现全局工作的整体跃升。

  ——坚持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树牢干的导向,践行马上办抓落实,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积势谋势蓄势的事,多干抓机遇用机遇、应变局开新局的事,多干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勇争一流,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商丘发展的战略定位,结合我市发展基础,把握“区域枢纽、开放前沿”要求,未来5年我市的发展定位是:“六区一中心”,即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创新发展推进区、产业转移转型示范区、枢纽经济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承载区、开放前沿发展先行区、华夏历史文明殷商之源传承创新区。

  按照我市发展定位,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围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如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创新链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涌现出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型行业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乡融合开创新局面。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城乡一体化体系日益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片区实现互联互融、组团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就业质量更高、更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走在全省前列。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创新发展,“殷商之源”文化、黄河故道文化、火文化、“商丘好人”文化进一步弘扬,商丘古城池遗址申遗工作迈出新步伐。

  ——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市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法治商丘建设开创新局面。

  三、贯彻“一尊重、五统筹”,着力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尊重、五统筹”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商丘发展的战略定位,优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7.优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完善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逐步调优城市化地区、生态功能区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坚持做大城市规模,推动主城区协调融合发展,依法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推动虞城、宁陵两县积极融入中心城区,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的外溢和基础产业的转移,实现中心城区地域范围、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市场空间、资源环境容量扩容。力争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0万人。

  8.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持续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和民生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提升机制。以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核心,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指挥体系。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完善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强化跨市域交通对接、功能衔接、产业链接,吸引人口经济要素加快集聚,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引领性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城市经济,高标准推进日月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创意创新区、高铁商务区建设,引进大型企业总部和高端商务机构,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产业体系。筹建临空经济区和陆港经济区,培育新的增长点。落实省委深化“三区”协同战略,高水平建设城镇协同区。

  9.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集聚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突出转型提质、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优势明显的县(市、区)突出特色高效、稳固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生态功能突出的县(市、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加快永城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有序推进撤县设市、撤县设区。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提升重点镇支撑作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推动租购并举,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紧扣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发展推进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建设创新发展推进区。

  10.培育科技战略资源力量。制定实施科技强市行动纲要,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夏邑、睢阳创建省级高新区,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全覆盖。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创新平台。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等在我市建立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打造技术转移平台,集聚和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支持商丘科学院、农林科学院发展。加快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离岸孵化器。争取商丘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和异地共建区。

  11.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完善创新型企业服务体系,落实支持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壮大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瞄准“专、精、特、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及创新联盟。组建各类研发服务公共平台,推动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12.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坚持人才与产业融合、人才与团队融合、人才与基金融合、人才与工匠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利用招才引智服务站平台,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团队,推动人才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规模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加大紧缺急需专业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持续加大现有人才培养使用,鼓励人才回归、人口回归,加快建立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健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强化财政对人才的投入保障。

  13.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逐步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快资本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鼓励金融资本、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科技产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弘扬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五、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产业转移转型示范区

  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着力打造产业转移转型示范区。

  14.持续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做强主导产业,力争“十四五”期间形成市域千亿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县域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极点爆发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及制鞋3大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化工、铝精深加工、制冷3大传统产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培育壮大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及制鞋、新材料、电子信息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永城化工、食品、夏邑纺织服装、虞城智能工量具、梁园医药健康、睢阳光电玻璃、柘城超硬材料、宁陵农资化工、睢县制鞋、民权新型制冷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量级。

  15.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立足我市产业规模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围绕特色优势制造业,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要素集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引导工业企业以智能化引领“三大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力,推动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进13个产业链建设,持续落实产业链链长制。

  16.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平台,致力打造豫鲁苏皖四省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区域性集疏分拨中心,推进现代物流强市建设。培育壮大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共建全国电子商务建设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实施“引金入商”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商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调整优化服务业载体。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商务中心区和服务业专业园区转型发展。

  17.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行动纲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持续深化信息产业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积极推动5G在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和先导应用,建设商丘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化与信息技术领军企业的合作。围绕5G信息安全,在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企业,落地一批前沿技术重大项目。

  六、聚焦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枢纽经济试验区

  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要素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高水平建设枢纽经济试验区。

  18.持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化,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家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推进京雄商高铁商丘段开工建设,推进商丘南站房改扩建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商丘动车所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周口至商丘至济宁、商丘至永城至淮北城际铁路项目,配合推进三洋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双十字”、逐步形成“米字型”铁路交通枢纽格局。构建高速公路网“六横五纵”结构,提升外联内畅交通保障能力。加强市域一级公路网建设,加快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农村道路发展质量和畅通水平,构建“三环九放射”格局。加快商丘机场、民权通用机场、永城通用机场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投入运营。稳步推进内河航运开发,加快沱浍河、涡河、惠济河通航工程建设,完善通往长三角地区的便捷水运通道。

  19.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做大做强物流和电子商务两大枢纽经济先导产业,完善商贸市场物流服务体系,配套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加快推进商丘铁路物流基地、高铁货运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的规划建设,构建完善以铁路物流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加强与中欧班列合作,重点开展铁路集装箱铁海联运和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鼓励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开展高铁快运业务。推进与国际国内龙头快递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吸引医药流通企业在梁园区打造医药物流中心、跨境电商企业在商丘保税物流中心、民权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进出口商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中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东部战略支撑。

  20.构建低碳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风电、光电及地热供暖,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和综合利用,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序开拓燃气市场。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完善能源输配网络。积极实施“引电入商”工程,优化电网主网架和城乡配电网络,不断提升电网安全系数。优化布局煤炭、油品运输通道。加快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构建农村绿色能源体系。提升能源应急能力,在永城筹建省级煤炭交易中心,打造大型煤炭储备基地。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承载区

  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住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

  21.扛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建设行动,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市,打造粮食生产王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达标提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良种工程推进力度,推动科学技术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与生态气象综合试验基地,加大种粮支持力度,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全国全省粮食安全作出商丘更多贡献。

  22.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实施农业“十大行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设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畜牧养殖业。创新科研模式,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监管,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开发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文化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建设区域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下转3版)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