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春走基层·春节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2021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权:无土栽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记者 闫鹏亮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牛牧岗村民在温控大棚给番茄打杈。   本报记者 闫鹏亮 摄

  “俺种一辈子地了,还真没有见过没有土壤能种菜的嘞!科技发展真快,现如今这先进的种地技术也‘跑’到咱乡村里来了。”2月17日,民权县双塔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来自该镇牛牧岗村的66岁的张振军感慨地说。

  张振军口里所说的“没有土壤能种菜”,其实就是该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的无土栽培技术。

  春节前后,农闲的人们像赶大集一样到该产业园参观,有本地的,也有周边县市区的乡村组干部和群众。

  该镇党委书记葛运刚介绍说,这个产业园是2020年6月份双塔镇与河南农业大学实施的合作项目,镇政府通过流转群众1500余亩土地,投入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16座,园区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种植理念,实行立体种植模式,悬空无土栽植特色蔬菜,地面种植芦笋,温控大棚全部采用电子数据控制,不用化学农药,在这里打工的村民也变成了新型“产业工人”。

  据该产业园技术员柴现恩介绍说,无土栽培全部采用高科技气雾栽培技术,通过营养液的喷淋和环境控制,让蔬菜达到最佳生长状态。自动喷水、补充光照,蔬菜能充分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摆脱对化肥的依赖,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直接通过手机就可搞定控制,省时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当记者问到产业园产出的蔬菜销路如何时,柴先恩说,好东西不愁卖,在网上就销售一空了。白玉黄瓜卖8块钱一斤、番茄卖12块钱一斤,订单不断,在春节前大卖了一场。这个3亩多地的大棚,如果种番茄一年种两茬,纯收入最低也在15万元钱以上。

  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扶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村民走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科技致富之路。截至目前,该园已安排200多名周边村民到产业园就业。

  民权县双塔镇牛牧岗村脱贫户张登国,搬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小账:6亩地全部被政府返租了,每亩每年1000元,每年有稳拿稳的6000元租金。他在产业园修枝打杈、拔草干零工,每天还能挣个60元、80元,每月挣一两千元,一年也弄2万多元。像张登国一样,牛牧岗村民刘金付、王玉荣也是该产业园的产业工人。今年65岁的王玉荣说,俺是这里的长期工,天天有活干,俺家离这不到一里远,离开家门,抬脚就进大棚了,活不重,每月1800元,这让俺以前想都不敢想!“年底产业园还要给咱老百姓分红,您说这日子,不高兴都不可能!”刘金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高科技的智慧农业植入乡土,造福百姓,给下一步的乡村振兴激起了“一池春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