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3版:宁陵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21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一化两区五基地” 构建宁陵县域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宋 涛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宁陵县老城四湖湿地棚户区改造项目鸟瞰图。 宁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宁陵县构建新交通体系,图为连霍高速宁陵站。   宁陵县委宣传部供图
  宁陵县城区航拍图。   吕忠箱 摄
  航拍宁陵县张弓镇小吕集村。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辘轳湾千亩桃园景区已成为宁陵新名片。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9月13日至14日,宁陵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并提出了催人奋进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明确了梨乡今后的发展着力点,绘就了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

  谋定而后动。宁陵县决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一化两区五基地”发展定位,加快实现商丘中心城市重要组团县建设。谋划推动商宁一体发展,助力商丘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转型示范区和枢纽经济试验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四湖改造,超前布局新基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大网络,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推进商宁一体融合发展

  统筹谋划,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依托高速公路,国、省道与城区道路延长线,增加与商丘市通道数量。以S317、G310改扩建、宁陵南至商丘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打造“商宁”半小时通勤圈;充分发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共同谋划跨区域项目。协同共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助力打造“区域数字一体化”。简化手续,减少人为壁垒,形成连接全区域的畅通通道。

  高效协同,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借助商丘观堂军民两用机场、商宁快速通道等建设,推动宁陵与空港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发挥商丘机场货运物流枢纽功能,着力打造航空物流及配套服务功能,发展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商丘机场空港经济区。积极对接商丘打造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主动承担商丘中心城区产业配套支撑功能,紧盯长三角产业转移动向,探索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园区共建等模式,打造一体化产业转移平台,承接区域内产业转移。

  完善功能,探索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对接商丘市医疗、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区域内公共事务协同治理;在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推动一体化,优化城市服务,积极推进商宁客运班线公交一体化运营;打造“一个标准”的优质营商环境,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宁陵打造为商丘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组团城市。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区

  以合理空间规划布局,拉大县城空间框架,拓展发展战略纵深;同步推进葛天文化城建设和老城区生态修复、功能修补,补齐县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拉大城区空间框架。塑造“生态楔入,东产西景;双心呼应,轴向发展;廊道贯穿,组团生长”的城区空间结构。

  “两心”:分别指老城商业中心与商务商贸中心。其中,老城商业中心依托四湖格局和风貌,主打历史文化品牌,形成城市商业与文化旅游中心;商务商贸中心则依托宁陵县特色商务区建设,发挥临河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以特色商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两轴”: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突出城市“十字发展主轴”的带动作用,延续信陵路及张弓路东西发展轴线以及新吾路南北发展轴线。

  “多节点”:除老城商业中心与商务商贸中心外的城市各功能片区中心,是构建城市活力的主要载体。

  “一带”:大沙河—上清水河生态景观带。

  “多廊”:依托城区河流网络,预留生态廊道;北部对接万顷梨园,规划生态廊道。此外,在工业组团之间预留生态廊道。

  “五片区”:分别指老城片区、西部生态宜居片区、南部人文宜居片区、北部产业集聚区和东部“临商”产业集聚区。各个片区之间既要优势互补,产业协作,也要留出充分的生态绿楔,构建城区生态网络框架。

  加快推进葛天文化城建设。以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标准,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好四湖区域,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葛天文化城。打造“葛天湖、吕坤湖、张弓湖、信陵湖”,突出人文历史,形成一湖一景一文化,加快河湖清淤疏浚,推动四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通过对河流、滨水沿线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引导,塑造丰富立体的滨水景观休憩带,向外沿道路绿化进行辐射,向内细化增补水道,与城区空间串联成网,凸显“人家野水围”的水城特色。在四湖核心区1.2平方公里内,按照文旅小城的风格和规划建设内容,重点恢复重建城门楼,建设公园、民宿、滨湖休闲街、文化会馆等,加强四湖片区的开发创意,形成更好的文化感知环境,着力培育风格时尚、环境精致、独具气韵的文化古城。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开发建设,着力招引有实力企业,结合功能分区开展办公、商业、居住、微园区等差异化风格改造,高品质打造一批城市新客厅、新地标。同时,进一步与城区北部文化行政中心、西部商务商贸中心,东部临商产业区三大板块有机整合,形成中心城区的“T字形”城市核心功能聚集区。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实施城区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城区功能修补,提升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与城市发展协同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共同体,将宁陵县打造成为商丘市休闲旅游新区和文化创意前沿。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大网络

  完善对外快速融入交通体系。加快完成S317、G310改扩建、G343商宁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宁陵南至商丘机场快速通道工程,加强对外交通联系,积极融入商宁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国、省道道路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国、省干线道路等级;推动完成阳新高速和连霍高速互通立交工程、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和阳新高速豫鲁界至宁陵段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能力;谋划穿越陇海铁路道路工程,减少孔集镇、逻岗镇和柳河镇被陇海铁路分割的影响。积极谋划大沙河通航工程,建立航运监管体系,谋划实施城际客运专线建设。

  构建便捷顺畅城市交通网络。延长城区主干线道路,加快完成G343、G220宁陵城区主干线连接、S212东绕城辅道等工程建设,完善县城快速公路网络相连互通,加强公路与县城道路衔接,拉动县城框架。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络,全面消除建成区“待贯通路”“瓶颈路”,打通道路微循环;提高道路通达性,完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加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推进县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形成覆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宁陵县大环城快速通道和六放射快速通道工程建设,全力构建打造“两环六放射”“互联互通、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县域干线公路网络,畅通县域内大循环路网,基本实现乡镇之间、乡镇与高速公路之间有干线公路连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完成通村入组工程、县乡道路改善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建设,打通乡镇间断头路,建设中循环路网,修通村组间断头路,建设小循环路网,实现“村内通畅”,同时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重点完成宁陵县逻岗镇、柳河镇、石桥镇、张弓镇、黄岗镇等重点镇区环镇道路建设项目实施,缓解镇区通行阻塞压力;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建设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着力完成宁陵县客运总站扩建、宁陵县一级客运站、公交提升等项目建设,以乡镇客运班线为交通网络,形成辐射全县的客运网络,实现交通出行“零距离换乘”与“无缝化衔接”,提高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以乡镇综合客运物流平台为节点,以乡村物流接收点为终端,形成覆盖全县的综合交通网,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线网布局,加快建立覆盖乡村、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班线,完善运输配套设施,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重点完成赵村乡专用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区域内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网络衔接,优化道路运输结构,推动“路、站、运”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现代物流发展;抢抓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机遇,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顺应数字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建筑、无人驾驶等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完成大数据服务平台、“城乡一体化数字政府”、智慧能源管理系统、5G基站、智能充电桩等项目建设,推动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城管等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整合市场监管、环境监管、应急管理、治安防控等事项,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智慧宁陵。规划建设一批智慧社区试点,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生活圈,并在全县推广。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持提升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智慧化应用,构建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智能化网格管理体系,推动城市信息惠民服务延伸下沉,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便捷化。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