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6版:宁陵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2021年9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宁陵新图景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宋 涛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梨园深处有“仙境” 王 伟 摄
  天蓝水绿好风光 韩玉东 摄

  ▲生态越来越好 吕忠箱 摄

  ◀污水处理换水清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摄

  ▼果农在采摘蟠桃

  宋 涛 摄

  满眼皆绿色 王 伟 摄

  建设天蓝、水绿、山青的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今后五年,宁陵县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打造生态康养示范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加强区域、流域、园区规划环评管理,强化对项目环评的指导和约束,逐步构建起“三线一单”为空间管控基础、项目环评为环境准入把关、排污许可为企业运行守法依据的管理新框架,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强化重点行业VOCs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在技术成熟的家具、机械设备制造、汽修、印刷等行业,全面推进源头替代。规范整治露天和敞开式喷涂作业,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安装高效治理设施。全面加强扬尘污染管控,深入开展工地扬尘治理、城市道路扬尘治理、交通公路扬尘治理等十大整治专项行动,按照一路一策、分路施策原则,全面细化道路扬尘管控措施,推进道路扬尘深度治理。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水平,积极引入科技溯源手段,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指导,精准施策、科学管控,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推进清洁取暖,实现城区居民集中供热,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强力实施水污染防治。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役,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理”的技术要求,以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工程为重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持续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役,推动“河(湖)长制”向农村延伸,推广“河长+检察长+警长”模式,开展“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水生态补偿,对断面水质不达标的乡(镇),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根据河流断面监测因子超标倍数,核算生态补偿资金。

  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治理白色污染为抓手,开展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控制秸秆禁烧责任体系,重点实施秸秆青贮、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收储运等工作。加强土壤环境管理,建立在产企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利用社会化与市场化手段,建设精细分类、资源回收、分类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新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

  推动集约节约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低碳发展。强力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推进宁陵县城区集中供热及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汽项目实施。充分利用民权电厂热源,实现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为民营企业提供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提档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风电、光伏、生物质清洁能源;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地热采暖,减少碳排放。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实施方案,加强清洁生产评价、审核,大力开展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度探索循环经济道路,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开发应用循环利用和产业链接技术,指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基本建立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体系,显著提升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工程,以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为契机,大力推动宁陵县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引导农资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实施“机器换人”、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对关键耗能设备、排污治理智能化水平;对标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标准,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园区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在土地供应时,制定“3+N+1”控制性指标体系,完善工业用地产业准入、亩产效益评价、土地使用权退出等规则,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推进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最大限度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区域,引导属地工业、商业向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集中;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严格“农转用”许可审批,切实完成耕地保护目标,着力实施集约节约用地。建立节水型社会,地下水开发利用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美丽河湖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供水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力争达到25.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0%。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完善地方相关法规,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反对资源浪费和资源过度开发的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资源节约型社会各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将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定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行覆盖全民的资源节约行动,实施绿色快递行动、绿色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行动、节水节电行动、垃圾分类和废物资源化行动等。推行资源节约教育,通过知识传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全程贯穿资源节约教育,强化青少年的节约意识。加大资源节约领域的科技研发,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倡导资源节约型消费方式,推进城市绿色节能照明工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适度、节俭、公平和绿色的可持续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生态的破坏。发挥政府机构在节能、节水、节纸、节粮等方面的带头作用,扩大绿色产品消费。支持零售批发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以资源节约型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打造宜居生态城 建设商丘西花园

  全力打造森林宁陵。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重点工程,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效果,增绿增水增加绿色步道。加强农田林网和街道、庭院、公共场所绿化,提高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和乡村绿化覆盖率,提升乡村绿化格局;持续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森林村居建设;大力开展人工造林,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实现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化城乡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大力开展水系绿化、城镇绿化,大力开展环城生态林带建设,打造以绿为主、乔灌草相结合、花草相间、多彩协调、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景观网络;积极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优化城乡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把宁陵建设成商丘西花园,建设成豫东重要的森林康养城市。

  开展全域生态水系治理。研究制定主要河流闸坝联合调度办法,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水资源置换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加大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古宋河、陈两河、清水河、大沙河、洮河、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基本环境流量。积极谋划推进古宋河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湿地长廊项目、吴王沟综合整治及生态湿地建设、下清水河综合整治及省级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对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湿地公园进行湿地生态修复,有效增加湿地面积。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