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京九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下一篇 4 2021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眼中的商丘“睢阳、济阳、柳孜”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冯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国家有贡献专家、韬奋奖获得者,曾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生产力学科学院院士、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及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现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名誉会长。著有《“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全球经济的互补与跃升》《丝路大视野》《经济随笔》《冯并杂文集》《冯并评论集》等。

  《睢阳、济阳、柳孜》一文节选自即将出版的最新著作《运河城镇笔记》一书。

  永城是一个古运老县城,唐宋时代县治在酂阳镇,那里的运河水也像夏邑济阳镇的一样,穿过了老街。北宋时期的日本僧人成寻来华后,曾经写有的那一本《参天台五台山记》日记,其中就有他从明州登岸,一路迤逦,循通济渠北上,经过酂阳的记载。虽然着墨不多,但也讲到了酂阳的运河桥。在北宋时代,苏轼到江南赴任,曾经八过商丘,他对酂阳应当也不陌生。宋代的大书法家蔡襄也曾经过酂阳,并在乡间行走,作有悯农诗作《酂阳行》。篇幅较长,类如古风和乐府:“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继亦掇原野,漕莱不得萌;剥伐及桑枣,折发连帘甕;谁家有仓箘,指此为兼并”,“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蔡襄是知杭州时路过酂阳的,彼时酂阳先涝后旱,民不聊生,有感而发。诗里没有提到运河的事,但在那个时代和环境中,纵有运河,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基本生计问题。

  淮北古称相州,与永城也不过30公里路,淮北同永城一样,也是一个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运河在淮北流过,也是穿城而过,周边有相山,那里现在有运河湿地公园。近年来,淮北的运河考古,也出现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是在柳孜古集的运河故道南侧,发现了8只唐代沉船和宋代的砌石码头,以及20多个窑口的古瓷器和大量的唐三彩。还有唐代的开元通宝。出土瓷器涵盖了磁州窑、定州窑、耀州窑、均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越窑、长沙窑、建窑等几乎所有隋唐民窑产品,可见柳孜运河港市场覆盖面之广。这是1999年的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也是中国运河考古的重大成果。2012年第二次考古发掘,发现了运河虹桥桥墩遗迹,以及历史的清淤工程迹象。从宋代运河的砌石码头两侧有夯土护坡,和从码头的形制以及出土的文物特点去看,柳孜码头极有可能是一个货运转用的重要码头。与此同时,有考古人对隋唐运河东段流向,也有新的解释,即在人们平常的认知里,通济渠在这里是由北向东南流的,但运河的轨迹显示,古运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拐到了北面的徐萧地区。但细细想来,古运河原本就是因山势河势盘曲开凿的,这里又是通济渠主河道的一个岔口地带,东北方是汴河与泗水交汇的徐州,东南方则是宿州,运河不去徐州,汴泗不会合流,运河不去宿州,也不能完美地完成运河通淮的使命。如果是这样,柳孜古镇的砌石码头,就不仅仅是货运与客运的问题了,它更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货物分流中转的一个大码头。唐代沉船的大量出现,也显示了,这里曾经是一个较大的船舶停靠港,一些船在某次灾难的叠加中被打翻在运河湾中。

  柳孜古集在安徽濉溪百善镇,是东魏白掸县旧地,古称“柳江口”或“柳孜镇”,是隋唐通济渠必经之地,北宋末黄河李固渡决口,这里也被泥沙淹没,逐渐开始败落下来。2001年,淮北市以柳孜运河出土文物为主,建设了安徽的首座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其中有长23米的3号唐代沉船原物。还有隋炀帝龙船复制模型。

  对于通济渠来讲,濉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发源于芒砀山黄河故道之南的桐柏山大白顶(大复峰),流经河南安徽入洪泽,上游河道长约380公里,全长近千公里。沿途经过凤台的峡山、怀远的荆山和玉河的浮山,也形成了一组“淮河三峡”,碧空倒影,风光旖旎。与其大体平行流动的,还有洪河、颍水、涡河西肥河和北肥河。清咸丰年间,兰考铜瓦厢黄河决口,也曾占据过濉河的部分河道。1968年后截流后,出现一条新濉河,起点转为宿州张树闸,长140公里。其上游成为萧宿新河的河道。柳孜古集离淮北市区西去20多公里,现在有一个颇为漂亮的运河文化园。运河留下的河湖很清湛,岸边的欧式建筑倒影在水光里晃动,几只黑天鹅在水中游弋,较远的地方还有大片的熏衣草,尽管少了点中国古运河小镇的味道,还是值得一游的。柳孜考古揭示面积还不是很大,已经发掘出包括船舶和货品的大量埋藏,后续还会有更为精彩的发现。

  柳孜镇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少时居住的地方(一说嵇康故里在绍兴上虞的罗村西,大约这里有祖籍和年少时居住地的区别)。柳孜镇与商丘睢阳、永城酂阳镇以及夏邑济阳镇,形成了一张略似横向菱形的古人工运河水网点,再加上基本上由西向东平行流动的包河、浍河、沱河和濉河,古运河的连接,就在几条河流之间。这一个菱形的运河图像,对于隋唐运河的复原和复兴异常重要,因为它的下一站就是已经初步恢复了的宿州新汴河。 (未完待续)

  ■冯并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