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7年5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爆米花 乡村手艺人的坚守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高云光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秋收后,在城乡常常看见一些从事爆米花的老人,他们拉着一个葫芦一样的转炉,走街串巷,将玉米或大米变成香甜的爆米花,他们是那时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魔术师。近日,记者采访了宁陵县城关回族镇南关村从事爆米花加工的个体户王贵华。

  刚见到王贵华的时候,他正坐在小板凳上看着不停转动着的转炉,身前的几样老装备格外显眼——黑乎乎的转炉,圆形把手上面一个压力表,一个巨大的编织袋,一罐天然气。65岁的王贵华从袋子里舀出一小盒玉米倒进转炉的“肚子”里。装好后,右手持一根直径约1公分的铁棍插入转炉上端的细孔中,左手持一根粗铁棒别在转炉阀门处,将阀门拧紧,以防漏气泄压。王贵华顺势将转炉横在火炉上后,打开天然气阀门、点着火炉后,呼呼的火焰就冒了出来,摁下连接电瓶的开关,黑转炉自动旋转。过了大概5分钟,王贵华看了看压力表,站起身来喊道:“放炮喽,赶快捂上耳朵。”路人们随之往后退了两步,不少在场的孩子或退得老远,或躲在大人身后好奇地张望,大家都在等着看那“开炮”的一瞬间。

  只见王贵华熟练地从火炉上取下转炉,踩在脚下固定,右手持摇把,左手持钢棍别住阀门,阀口对着编织袋,“嘣”的一声巨响,随之升起了一阵白烟,崩开的爆米花从炉子中喷射出来,落在袋子里,还有少许爆米花飞溅而出,散落在地上,一股诱人的香味儿瞬间弥漫开来。

  王贵华每天清晨都会骑着他的三轮车,拉着制作爆米花的工具,和老伴一起来到府前街菜市场出租屋,支起自己的小摊位。

  1993年,由于城市发展,王贵华家的责任田被政府征收,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不得不想办法赚钱养家。而当年100多元钱的工具费,对于他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顾家人的反对,倔强的王贵华认准了这个行当就要干。于是他东拼西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了70元钱,加上自己的30多元家当,买到了这台“宝贝”,做起了爆米花生意。

  据王贵华介绍“上世纪90年代,这种老式爆米花机非常时兴。那时候,一干就是一整天,当时加工一炉爆米花两毛钱,来加工爆米花的人都排成长队。而我也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稍作休息。我挑着这些行头走街串巷,养活一家人完全不成问题。现在加工一炉爆米花5元钱,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干三四十锅,累得腰酸背痛。”有付出就有回报。王贵华还是个有心人,他为城乡顾客提供制作酱豆的秘方,来爆黄豆的群众排队等候。

  薄利多销,如今王贵华42岁的儿子王志也买了一部爆米花机,自己租房子加工爆米花,月收入三四千元。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址: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南路6号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