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8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蔡红杰:变化的是生活 不变的是家风
本报记者 司鹤欣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黄旧的日记本、居民粮油供应证、入伍通知书……一件件保持完整的家庭档案珍贵老物件,不但传承了市委组织部干部蔡红杰的家庭故事,还点滴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在蔡红杰家风传承艺术馆,一个红皮的居民粮油供应证首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个巴掌大的小本内页上签发日期是1989年,盖有粮食供应站的紫色公章。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给而为每个人配给粮食定额,每户一个粮食和食用油定额本,简称“粮本”。按照这个“粮本”的记录,三口之家,依照当年的供应政策,一月可凭证购买39公斤的口粮、0.75公斤的油。“我记得小时候粮食制品都是凭票供应,光有钱还不行,买的时候还要付粮票。印象中家里吃的馒头都是杂面掺和好面,馒头、花卷换着花样吃,但白面馒头一般都是过年过节才偶尔吃一回。”蔡红杰回忆道。“后来我到外地当兵,军队上会发放一些全国粮票。家里人就经常会写信向我要一些全国粮票,供家里亲戚出差时使用。因为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河南发行的粮票出了本省就不能使用了。”

  1965年出生的蔡红杰爱好文学创作,从高中开始有记日记的习惯。在他的家风馆中,几十本日记都被他精心整理出来,打印成册,时间跨越从1980年至今。“这么多年生活的巨大变化,首先就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蔡红杰感慨道。以市民的菜篮子为例,“直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南方的水果比如香蕉、桔子、菠萝等,在商丘都是很稀罕的,就是偶尔能吃到,品质也不太好。1985年至1987年,我在长沙上军校时,每次放暑假探亲都带回很多蜜桔,非常受家里人欢迎。”如今,走进街头任意一家超市,南北水果四季供应不断,很多90后、00后根本想不到当年一根香蕉就是“奢侈品”。

  除了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蔡红杰认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40年中可以说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时我喜欢读书看报,印象最深的是,改革开放后,一些报纸的报眼位置竟然出现了广告,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是当时搞活市场经济的展现。”蔡红杰的日记中还记录了当时一段流行文化。“改革开放初期,喇叭裤、墨镜和录音机曾经一度是一种彰显个性和叛逆的时尚。我当时思想比较保守,对男青年的这种打扮不太能接受。现在想来,那应该是年轻人从穿着打扮入手,勇于表达、抒发自我的一种表现。告别蓝、绿、灰的服装,从服饰潮流开始,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开始逐步发生着变化。”他说。

  1986年,在长沙军校的蔡红杰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课程,并初步学习了编程语言。当时,蔡红杰在日记中还试着用电脑编程的格式记录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多年前报刊上就总是提‘信息时代’,当时还不太明白信息怎么会成为一个时代,更没想到这种电脑能够联网。那时候打个长途电话还要排队,哪像现在一条微信、一个电子邮件,信息转眼就传播到了。拿个手机就可以点餐、付账。”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儿子痴迷于电脑,蔡红杰在家里装了一台,还装上了网线。后来他儿子蔡路辛上大学时报考了热门的网络工程专业,也算是得益于这种早期启蒙。大学毕业后,蔡路辛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赶了一把“大众创业”的热潮,办了一个文化创意公司。

  “这些年我们的工资每年都有所提高,城市面貌也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可以说非常丰富。但是,我还看到这些年咱们国家、省市对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对家风传承的极大重视。我个人通过办家庭小报、家风馆等一系列家风传承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并荣幸当选2017年度‘全国最美家庭’、2018年度‘全国五好家庭’。近些年,通过家风建设进机关、进学校等一系列交流活动,我发现咱们商丘市民有不少人都开始意识到家风的重要性,这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可喜变化。”蔡红杰说。

  蔡红杰的家风传承馆设置在他家的一处老房子里,装修朴实又有文化气息,吸引了很多单位和个人前来参观,也给很多家庭在教育子女、家风建设方面带来启发,留下了很多情真意切的参观感言。如今蔡红杰的子侄一辈年轻人大都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少人从商丘走出去,在二三线城市落户生根。蔡红杰相信,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能够保持着大家庭家风熏染留下的良好品质:本分、节俭、团结、进取、敬业、助人,这是家庭能给孩子们的最大财富。

  “我觉得,家风馆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得益于我本人善于记录、整理,也得益于当前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我始终认为,无论物质生活怎样,人的精神始终要有所追求,比如勤俭持家、敬业助人等等,这些良好家风自古都有之,是我们中国的良好传统,也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不变的精神追求。”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