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壹周评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硕士农民”是最好的就业示范
廖卫芳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在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央视新闻推出“小康时代新青年”系列栏目,真实讲述了10位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第一期就聚焦了四川省眉山市的“硕士农民”刘沈厅。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是当地第一个具有名校硕士学位的新型职业农民。(10月15日《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务农”的报道并不鲜见,先前就有类似这样的报道,比如:有大学生当猪倌的,有研究生养鱼的,有博士生承包种地的……笔者以为,他们并没有觉得当猪倌、养鱼、种地等工作是丢人的,或是“大材小用”,而是他们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博士生,都应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择业观也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再把非得进机关当公务员当做唯一的择业、就业标准,继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放弃所谓的“体面”职业,而去选择养猪、养鱼、种地等所谓不太“匹配”的职业。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择业观念的转变。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几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尤其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岗位少、专业不对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还是陈旧的就业观在作祟。有的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而对于那些认为“掉价”“失面子”的“蹩脚”岗位却不屑一顾。择业观如此陈旧,怪不得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家坐等“啃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此,笔者以为,“硕士农民”刘沈厅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就业示范,这不仅是择业观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笔者衷心希望每一位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能面对现实,改变就业观念,拿出争当“硕士农民”的勇气,勇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在创业路上发愤图强,一路高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