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本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在线投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了,“观刈麦”年代
宋德友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起,小麦复垄黄……”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名篇“观刈麦”的句子。是对种田人收麦时的真实写照。农民种田是很忙的,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到了每年的5月里,小麦成熟的时侯就更忙。每年如此,除了收麦,还要种秋,同时对有些作物还要管理。此季节被称为“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用一个“忙”字可概括当时的农村情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小学时,随大人割麦,我捡麦穗;六七十年代大学时和大学毕业后先后到解放军8181部队农场和到农村锻炼时参与收麦;八九十年代以后,我参加工作在农业部门,参与组织收麦等,今年我年近八十岁,亲历了农业生产由人工、半机械及机械化、现代化的全过程,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感慨万千,仅就小麦生产收割实况予以纪实讴歌:

  解放初期农业生产还是比较落后的,一切收种都靠人畜的力量来完成。

  先说收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人力割。收麦季节,天不明就下地,趁天凉快。收麦方式:一种是连根拔,捆成捆,回去再铡掉根部当柴烧,上部带麦穗再设法脱粒;第二种方式是斜铲铲,麦子一边倒,捆成捆,再设法脱粒;第三种方式是用镰刀割,这是大多数的方法。当时我们还小,干不了一阵就腰痛、腿酸、手打疱,肚子饿得咕咕叫。妇女就更辛苦了,除割麦外,还担负做饭任务。做好饭送到地头,多数人家是馍和茶水加咸菜。当时场景可用白居易《观刈麦》所说:“妇姑荷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晌田去,丁装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尽力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完了再用太平车或架子车拉到麦场,到场里还得把一车一车的麦垛起来,以防雨淋。农谚说:“晴天要当阴天过”,“五月天,姑娘的脸,说变就变。”万一变天,得场里地里两头忙。拉麦还不好拉,天干麦滑,装不好容易翻车,架子车一趟拉不太多,一亩麦得拉好几趟,如果第二天是晴天,还得早早起来把场扫一遍,把垛好的麦垛扒开,一杈杈地摊匀摊好,晒麦或上午打场碾麦。如果上午牧畜不得闲,就不打场光晒麦。如果打场,人就抓紧时间套牲口碾,碾二遍翻一遍。一上午要碾五六遍,翻二三次,直到碾干净为止。麦碾好了,要卸磙起场。一杈杈的把碾好的麦秸垛好,把剩下的麦籽带麦糠聚到一起,有风就抓紧扬场,如果没风赶紧回家喂牲口、铡草,换淘草水。为照应牲口弄不好整夜都睡不好。

  再说说种秋: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描述“三夏”情景:前两句是“‘三夏’天,人倍忙,分秒里藏着万担粮。不但把丰收的果实收下,还要把金色的希望种上……”麦子收下后,同时还要抢种秋作物。如果头天打完场,第二天没有风,天明就套牲口去抢种。比如种玉米,有的用人工刨坑,前面用锄刨坑,后面有人丢籽,费工费时。有条件用犁子前面犁着,后面人丢种子,第二梨就再把种子种上,这样比较快。墒不好,种好后,还要用打地磙子碾一遍,为的是保墒。如果种豆子,则要用耧耩,耩好以后再塕一遍,也是为了保墒,保苗能出齐。这就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农活,天天根据情况该干啥干啥,紧张而有序地没黑没白的干。繁重的体力劳动,短暂的休息,一个麦季下来,人们是要掉几斤肉的,有的甚至会病一大场。

  随着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各种农机具不断改革与更新,逐步出现了手扶收割机,联合收割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进入新时代,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小麦产量由解放初期亩产几十斤、百余斤,提高到现在的亩产1500多斤,相应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更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的农业机械。如耕地的旋耕机,播种的播种机,收割的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应有尽有。当前,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械,一边收割,一边脱粒,一边把麦秆或玉米秆粉碎或打捆,随后收、打、种一体化。这些新技术新机械,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就幻想着科技人员和工人老大哥,啥时候能把省时省力的机械造出来,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农民不再不分昼夜累死累活地干了。现在的麦收季节和过去大大不同了。骑上摩托车,开上小轿车,往地头一站,指一指地边就行了。有几亩麦几十分钟或个把小时就收得干干净净,到地头一停,把种子倒在运麦车的车斗里,运麦车十来分钟给你送到家。你如果带的有化肥、种籽,播种机连化肥种籽就给播到地里。这比过去的“三夏”季节时不知省事省力了多少倍。农民轻松的一个“三夏”季过去了。现在看起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观刈麦”的诗句只能供我们对昔日麦收季节的回忆和艺术的欣赏。此诗句对现实的“三夏”季节已失去了现实意义了。

  别了,“观刈麦”年代!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